第一百五十八章:曾经的厂甸庙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何雨水:“抗战哥,那是谁的小汽车啊?”

    “咳咳!”

    “我出去给领导拜年,刚做完饭出来,准备来找你们,正巧遇到了娄晓娥也来厂甸庙会,就坐她家的车了。”

    何雨水惊道:“小娥姐啊?”

    李抗战点头:“对,要不咱们一起吧,人多热闹。”

    “傻柱,这人挤人的,让车子先走吧,咱们在庙市口集合。”

    李抗战点头:“让招娣去坐车吧,她挺着肚子不方便。”

    齐招娣还没坐过小汽车呢,虽然心里想座一次,但跟娄晓娥不认识啊。

    “这好吗?”

    李抗战:“有什么不好的,以前我们都是好邻居。”

    傻柱心里吐糟:“好邻居?”

    “怕是只有你跟她是好邻居吧!”

    李抗美:“哥,我也想坐。”

    看着妹妹希翼的小眼神:“行,你也坐。”

    其他人也羡慕,但小车里也坐不下那么多人啊。

    李抗战带着大家走了过来。

    “小娥,我跟大家一起走着,咱们在庙市口集合,人多热闹大家一起转转。”

    娄晓娥点头:“好的。”

    “这是柱子的媳妇,她怀孕了,我就不坐车了,让她坐前面。”

    “还有,这是我妹李抗妹,让她跟你们坐在后面!”

    听到是李抗战妹妹,娄家母女可热情多了。

    娄晓娥打开后门:“妹妹,快进来外面冷。”

    李抗战安排完了,都不敢嘱咐忠伯。

    生怕他来一句:好的姑爷,就都穿帮了。

    厂甸庙会历时四百多年,历经由祭祀而庙市,被誉为“雅俗相济、商娱相融”。

    厂甸庙会,北起和平门,南抵梁家园,西到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以新华街、海王村、火神庙、吕祖祠为核心地带。

    又以厂东门,即琉璃厂东街为主。

    由于厂甸庙会十分靠近市中心,是四九城各阶层男女老幼旧历新年争相光顾的场所。

    厂甸庙会的‘厂’是琉璃厂(烧制琉璃砖瓦),“甸”是郊外的空地,叠加一起就是“厂甸”。

    追根溯源,厂甸庙会并没有离开庙宇。

    当时,烧制的琉璃砖瓦供宫廷御用,既求窑火旺盛,又要避免火灾,遂在砖瓦厂建火神庙以祈禳吉祥。

    春节逛厂甸,是老四九城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

    傻柱偷偷的给李抗战比划了一个大拇哥。

    师父牛啊,这都行。

    小汽车缓慢的行驶,再慢也比他们快。

    “哥·····”

    “抗战哥······”

    身后又传来了呼唤声。

    男人的声音李抗战无所谓,但听到有女人的声音,心里咯噔一下。

    转过头后,心里轻松了。

    原来是强子跟秦京茹,还有刘光福跟刘光福一行人。

    得,一行人的队伍又壮大了。

    李抗战紧了紧围脖。

    这围脖是娄晓娥给他织的,原本的毛衣,毛裤,浩大的工程最后变成了围脖。

    到了庙市口,李抗战看到娄晓娥等人,已经在等着他了。

    忠伯留下看车。

    李抗美拉着何雨水的手,新奇的说这坐小汽车的感受。

    这可把一旁齐来娣跟齐金宝羡慕坏了,也一个个问着自己大姐,坐小汽车什么感受。

    李抗美看到旁边有卖糖葫芦的,嚷嚷着要吃。

    娄晓娥很大方的抢着给大家都买了,冰糖葫芦。

    秦京茹跟强子偷偷问道:“这个阔气的小姐是水啊?”

    强子小声道:“以前我们院里许大茂的媳妇。”

    刘光天跟刘光福也混着了糖葫芦,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喊娄晓娥了。

    娄晓娥已经跟许大茂离婚了,再喊嫂子不合适。

    娄晓娥仿佛看出了他们的窘况:“喊我姐就行。”

    刘家兄弟异口同声:“谢谢小娥姐。”

    往里走,路过一个卖风车,风筝的摊子。

    几个孩子迈不动步了。

    李抗战只好出钱给他们买了风筝,跟风车。

    继续往里走,又摆擂台摔跤的。

    也有围着一群人,看耍猴的。

    还有轿夫,当然了,想坐花轿得花钱。

    李抗战本想让雀雀欲试的妹妹感受一下,但齐招娣在一旁教育弟弟妹妹,李抗战也就熄了心思。

    他可以惯着妹妹,到时候自己妹妹坐了,人家孩子心里不得难过死。

    看到卖红灯笼的,李抗美忍不住问道:“哥,过年了,为什么咱们家门口没挂红灯笼?”

    李抗战:“大院门口不是挂了吗?”

    李抗美:“可是莪们家的门口没挂啊。”

    李抗战:“那我给你买俩小灯笼,回去放上蜡烛,挂在你门前?”

    傻柱:“买啥买,回去我用竹条给你做两个。”

    李抗美一脸的不信:“柱子哥,你确定你会?”

    傻柱咧嘴:“瞧不起谁呢,放心吧,回去我就用红纸给你糊一个。”

    再往里走,看到一个拉洋片的,周围全都是半大孩子。

    拉洋片,它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未来基本绝迹。

    道具为一侧装有镜孔的封闭木箱,灯具在内照明,几个人坐在大板凳上隔孔窥看。

    箱内有几十张图片,描述封神、三国、刘海砍樵之类的故事,一旁的艺人边拉动线绳调换箱内图片,边有腔有调地说唱戏文故事。

    看一次不贵,五分钱。

    本来就是带孩子们来凑热闹,这点小要求自然要是满足了。

    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大人们也听得频频点头。

    不时的道一声:好。

    逛庙会,当然少不了吃,年糕、元宵、豆腐脑、豆汁、艾窝窝、驴打滚、煎灌肠、茶汤、面茶等一应俱全。

    在露天的宽桌上,一把二尺高的冒着热气的龙嘴大铜壶,被摊主擦得锃亮,它用来冲调茶汤和油炒面。

    游客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认识不认识的都要聊上几句。

    虽然茶面自家有,但坐下来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能抵御寒冷。

    傻柱还记着聋老太太的嘱咐,他把各种小吃都买了一些。

    看到画糖人的,李抗美走不动路了,手里拿着小风车,蹲在那里。

    李抗战给她买了个凤凰的图案。

    “抗美,你怎么不吃呢?”

    “我舍不得。”

    最后走到了贩卖古玩的街道。

    强子开始捡漏了。

    秦京茹不解,看着强子大把的撒钱,买着一些无用的东西。

    就跟菜市场小贩一样,讨价还价。

    “强子哥,你哪来这么多钱啊?”

    “嘘,这不是我的钱,是抗战哥的钱,我是帮他买的。”

    秦京茹似懂非懂。

    强子解释道:“抗战哥每次都给我一千块钱,让我帮他买些古玩,他就喜欢收藏这些东西。”

    秦京茹其他的没听进去,贪财的她只对金钱感兴趣。

    听到李抗战经常给强子一千块,秦京茹眼睛都瞪圆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