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日月同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叫佛性。但是正所谓不破不立,在立这个东西的时候,就要“破”。也就是说要把内心的脏东西,比如自私名利、蝇营狗苟等东西破掉之后才能立、所以道德经里面一直在不断地让你破。儒家在彰显良知,意在“立”,以让人活的有尊严,道家则是在破人的虚妄,旨在“破”,以让人的真心显现出来。不破不立,“破”和“立”本就是一体的,所以佛和道也本就是一体。如果在破立之后,一个人的道心、良知真真正正彻彻底底找到了的话,那会是一个什么状态?那就是:佛。佛教就在这里。

    “所以在读《心经》的时候,“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是佛,“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就是状态。而那个状态具体就是:“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当达到了这种程度,那个心如如不动,什么都不会有,万法不立,又能显示这个大千世界出来。

    “故而可以总结成:

    儒家讲“仁者爱人”,乃心之成,自成则达人,

    道家讲“自然无为”,乃心之行,变行则道活,

    佛家讲“明心见性”,乃心之本,觉本而知恒。

    “而用我的老师的说法,那就是: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在这里叶枫讨了个巧,在现世的历史上,王阳明被称为是和孔圣人一般的圣贤,孔圣人被尊称“万世之师”,所有领悟了他的儒家思想的人,都是可以尊称其为“老师”,王阳明也是一样的。叶枫最后引用的就是王阳明的心学的精髓,所以叶枫称王阳明为老师,完全没有一点问题。

    但是这“老师”二字在那七位至强者的耳中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个年轻人果然和那位“大人物”有关系,但是这样惊才绝艳的人却只配成为其学生,还不是其弟子,连叫一声“师父”的资格都没有,那么那个“大人物”又该是怎样了不得的一个人。

    而这个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合适的时机。

    此刻普弘双手合十、张子陵抱拳、程喜拱手,三人均是对着叶枫微微行了一礼,虽然对方看不到,即便不是对方的老师亲自讲学,但是就凭此刻听到的东西,他们三人自认这一礼,对方即便只是一个年轻人,也依旧受得起。

    毕竟学无先后,达者为先。

    而七人之中其余四人自然不会如那三人一般多礼,但是却也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番敬意。

    而就在此刻,天地震颤,原本已经西下的太阳却反其道从西边冉冉升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升至与月亮齐高,照亮了整个中都城,乃至整个洪荒仙域。

    终于,日月同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