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只有这两个选择,就这么简单!(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将战俘集中看管。

    在城内躲避的西瓯越民,得知城外战斗已经结束,西瓯王被生擒活捉后,便也安了心。

    于是纷纷成群结队带着口粮,以及存放在城中快要枯萎的秧苗,返回居住的村寨,抓紧时间插秧!

    王城平原因为战争的结束,而迅速恢复生机,到处都是忙碌的越民,操作简易的人力插秧机,在水田中劳作。

    秦墨也开始着手整编降卒……当然,具体工作还是由诸文官负责……

    一位位朝廷重臣,被他督促着,忙碌的像拉磨驴子,在短短三天内,便把降卒整编完毕。

    降卒中的大小将领,以及贵族、士族、巫长首领,尽数被剔出,从铁山军中调拨军法思想过硬的将士替换。

    而后便是整训,白天训练晚上进行军法思想教育,并时不时的来一场忆苦思甜大会。

    这其中,出身西瓯的降卒,不需参加为期二十天的整训。

    因为在降卒进入整训期的同时,秦墨开始分兵收复西瓯国剩余领土了。

    如同当初收复番禺之地的平原城镇一样,仍然奉行以当地之兵,收复当地之城的策略。

    新整编的西瓯降卒,以及出身当地的投降贵族士族,搭配前些时日征调训练的一万五千西瓯辅军。

    再加上一万阳禺辅军,五千混编步骑为辅。

    分成数股,分别向各处平原城镇进发。

    五千禁卫骑兵则作为机动力量,掌握在秦墨手中,随时支援进军受挫的兵马。

    而且,秦墨手中还握着西瓯王这张牌,但凡是顽抗据守的平原城镇,便让禁卫骑兵带着西瓯王前去叫门……

    西瓯王不想死,便只能被动的喜提‘叫门大王’称号!

    如此,西瓯国剩余平原城镇在短时间内,便被尽数收复,完成公审士绅土豪,和分田编户工作后,留下少量兵马驻守,余者又收缩回王城平原。

    彼时接受整训的降卒,也已焕然一新!

    秦墨手中兵力充足,与嬴政和诸文官一商议,干脆分兵行动。

    西路军以章邯为主将,姚贾为监军。

    领骆越、俚獠、苗人新军一万,外加一万五千西瓯辅军,以及五千禁卫骑兵,共计三万大军。

    嬴政给章邯和姚贾的任务,是将俚獠和苗人降服,将之纳入大秦版图,与楚南黔中郡连为一体。

    顺便,煽动骆越国民造反,将之蚕食掉,逼着以项羽为首的六国旧族,往更西方而去。

    章邯是善战的,作为主将绝对合格,历史早证明了这一点,只是不知道这一世,他能否在项羽手中讨到便宜。

    秦墨为了保证章邯必胜,把这星球上最精锐的一支军队,也就是五千禁卫骑兵,全都交给他了。

    而且章邯的监军姚贾,也是个纵横家一样的人物,其与顿弱乃是大秦外交界的左膀右臂,若没有他俩明里暗里破坏六国抗秦的局面,大秦想要攻灭六国一统华夏,最起码要推迟五年以上。wap.biqupai.com

    包括蒙毅率领的水军战舰,也会从海上绕到骆越国,支援章邯的兵马。

    如果这还不能胜,秦墨就彻底无法克可说了……

    西路军出发后,秦墨和嬴政则率领一万楚南步卒,五千混编步骑,以及一万阳禺辅军,回军阳禺境内。

    秦墨和嬴政,以及剩余的诸文官,都以为在阳禺境内,还会有一场大仗要打。

    至少,阳禺王手中还是有兵力的,需要设法将之消灭!

    可令人意外的是,两万五千大军,刚回师到阳禺境内,嬴政这位太阳神帝,便接到了几封降表。

    是来自阳禺王和几個大部族首领的降表,他们投降了!

    只不过,并不是无条件投降,有的请求保留奴隶田财,有的请求加官进爵。

    更有甚者请求册封世镇地方,像是投降了,又像是没投降,只是每年会向大秦上贡……

    “瓜怂,想的倒挺美,额第一个先灭了你这弹丸小国!”

    嬴政看罢最后一封降表,愤愤将之仍在地上骂道。

    赵高捡了地上的降表,给诸文官念诵。

    诸文官听完,也是无语,揖手劝道:“陛下息怒,为这等不知天高地厚之辈,不值当动怒。”

    嬴政悻悻冷哼一声,看向秦墨道:“爱卿怎不言?”

    秦墨笑了笑道:“本是坐地起价落地还钱的事儿,确实不值得动怒。”

    嬴政一滞,沉吟片刻后,脸上怒气消散:“朕却是骄狂忘形了,竟已容不得半点不合心意……”

    这是自我检讨了,百越战事进展的太顺利,以至于他都懒得玩虚与委蛇的把戏了,只想发兵灭之。

    但虚与委蛇、出其不意,乃至明交暗攻,从来都是大秦的制胜法宝。

    若只凭着拳头硬,想捶那个便捶那个……大秦早被六国联手捶死了,而不是能平灭六国!

    这些优良的传统绝不能丢,否则便是摆着始皇帝的谱,舒坦了,牛逼了,却要多耗损不知多少国力。

    对于抠门惯了的嬴政来说,这是不能忍受的,必需要改正回去!

    秦墨等嬴政自我检讨完毕,才揖手道:“陛下,依臣看来,那阳禺王和诸部族首领,恐怕也不是天高地厚,而是深知无力抵挡,故意试探我大秦的底线。”

    “如今,东面的番禺国覆灭,西面的西瓯国又亡,只剩几个大部族和阳禺国夹在中间,他们已是穷途末路了。”

    “而且那阳禺国,早被我军占了小半国土,这段时间又被蒙毅率舰船袭扰内陆,更被我军间客潜入境内,蛊惑煽动国民造反……”

    “此时,他们已无力抵挡我大秦进军,不降也是个死,”

    “所以想在手中尚有力量时,与我大秦讨价还价,为自己谋一条出路!”

    李斯颔首嘿然道:“秦相所言有理,一群穷途末路之辈,只看我大秦如何整治他们了。”

    冯劫则主动请缨,煞气腾腾道:“臣愿出使,压服彼辈,至多不伤他们亲族性命,余者想也不要想。”

    他这一请缨,其余周青臣等人也纷纷请缨,不甘落于人后。

    嬴政看向秦墨道:“爱卿以为如何?”

    秦墨看了眼冯劫,点头道:“冯大夫定的标准很好,至多不伤他们亲族性命,余者想也不要想。”

    “不过,出使倒是大可不必,如此反而会使彼辈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少不得还要讨价还价。”

    “依臣之见,派几队骑士皆可,将最后通牒送去,让彼辈限期投降,否则大军杀至,后果自负~!”

    诸文官颔首,却是赞同。

    嬴政也点头道:“那便依爱卿之策……诸卿,这便草拟几道回信,催逼他们在大军杀至前投降。”

    “喏~!”

    诸文官揖手领命。

    待赵高为他们准备笔墨纸砚,便当场开始草拟回信。

    给阳禺王和几个部族首领的回信,自然也不需要多费心思遣词造句,通俗易懂即可。

    稍后,几封回信写好,嬴政看过甚么问题,便盖上自己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玺印,又让秦墨盖上自己的印。

    ……

    如秦墨所料,阳禺王和几个部族首领,确实是穷途末路了。

    被蒙毅率舰船袭扰的,被间客煽动治下造反的,可不只是阳禺国。

    那几个部族,也享受到了同等待遇,疲于应对,民心不稳。

    若再顽抗下去,手下兵卒或许没啥,大不了战败之后,转头投了天神,继续过他们的日子。

    可几个部族首领和阳禺王,却要身死族灭。

    所以他们写了降表,打算试一试大秦的底线讨价还价,为自己和家眷亲族谋个出路。

    可是,打算的再好,却是要面对现实的,他们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当盖着大秦国玺和大秦相印的回信,被一队队禁卫骑士,分别送到他们手中,一切打算都成了妄想。

    投降,可免死!

    不投降,身死族灭!

    只有这两个选择,就这么简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