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时三刻夜袭敌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泛认可。

    杀了土蛮汗,就只有南逃大明一条路了,但是李成梁那条疯狗,一定会杀了他。

    草原上不是没有想要杀掉宗主大汗自立为王者,比如搞出土木堡之变的也先,他爹脱欢已经是实质上的王了,但是脱欢想要取代黄金家族的大汗之位,出言不逊,成吉思汗遗留的箭袋发出了响声,而脱欢身上出现了箭伤,不治身亡。

    而打出土木堡之变的也先,俘虏了大明皇帝的太师,逼迫大汗脱脱不花退位,脱脱不花不从,也先攻破了脱脱不花,脱脱不花逃亡兀良哈部,也先自称天圣大可汗,建号:添元,国号大元,正式复国胡元,而也先是整个草原上,唯一一位非黄金家族出身的大汗,虽然这个大汗就当了短短的几个月,就被手下阿剌知院谋叛所杀。

    能不内讧就不内讧,因为内讧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土蛮汗的二儿子宰桑兀儿,开口问道:“我们为什么要向西,而不向北呢?顺着大鲜卑山,向北而去。”

    “宰桑,你不要说话。”土蛮汗非常不高兴的说道,这个老二不懂就算了,还问了出来。

    大儿子布延就很少打断谈话,在不懂的时候,也会在私底下问,而不是在商量机密之事时,表现出自己的愚蠢和无知来。

    往北就只能逃到捕鱼儿海了,那地方一年四季有三季是冬天,还有一个季节是春天,到了那里,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拿什么来维持现在优渥的生活?

    洪武年间那地方一年还有两季春冬,到了永乐年间,捕鱼儿海那地方已经不能住人了。

    往北不能生活,这就是为什么不往北的原因,往北走,还不如直接跟大明拼了,死的还壮烈些。

    土蛮汗带着他的万户和鞑靼人静悄悄的走了,走的时候还告知汉儿军明日决战,养精蓄锐,汉儿军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空空如也,崩溃开始了。

    明日决战?明日汉儿军为鞑靼人殿后!

    “这个土蛮汗,狗急了跳墙居然还有点东西!”李成梁看着漫山遍野的汉儿军,就是气的捶胸顿足,抛弃汉儿军这种手段,的确击中了大明军追击的命门。

    大明军必须要把这些汉儿军的汉儿全部捉拿,否则这些东西,就会变成山匪。

    “估计是董狐狸的主意,人如其名,极其奸诈。”戚继光放下了千里镜,开始下令抓捕漫山遍野的汉儿,这帮东西必须圈起来,若是放出去,怕是要给大明惹麻烦,自古以来处理败兵,都非常的棘手。

    “可以写捷报了?”刘应节倒是觉得这样也挺好,大明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战略,驱赶了土蛮汗,完全隔断了北虏和东夷联手的可能,这是百年国运的大事。

    大明和北虏打了两百多年,谁也奈何不了谁,熟门熟路,要是北虏和东夷,也就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联合起来,大明就会有大麻烦,而且是天大的麻烦。

    那代表着北虏和建州女真,可以在漫长的燕山防线和辽东长城的任何一点进行突袭,大明的边方就会陷入危乱,到那个时候,大明的北方会被反复入寇,兵祸之下,北方会开始变得极度空虚。

    一旦北虏和建州女真走到一起,就是大势所趋之时。

    只需要堵住这个山口,在日后的决策中,大明就拥有了更多的余地,在政治和军事活动中,任何一点余地都是弥足珍贵的。

    “我去抓汉儿!”李成梁一甩马鞭,把气洒在了汉儿的头上。

    当叛徒就是这样,两家如果不是打起来,可以反复横跳的谋求好处,一旦开战,就是弃之如敝履。

    “李如松、赵大成、麻锦,尔等各率一个步营随我前往大鲜卑山口的应昌,我们要堵这个山口,要两头堵,只拿一头,会非常的被动,大鲜卑山以东诸事,就交给副将军和参赞军务了。”戚继光下了军令。

    戚继光不是贪得无厌,他还在进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现在风水轮流转了,轮到大明在侧做渔翁了,战场的局势转变就是这么的奇妙,前一天,俺答汗还在当渔翁,今天,就轮到戚继光做渔翁了。

    这个山口非常重要,大明要两头堵,战略要地,大明要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在来之前,他上奏皇帝,战争的结果无外乎三种。

    第一种是最好的结果,大明完全占领大鲜卑山口,进而从宣大的西北方向,应昌的东方,两侧威逼俺答汗;第二种则是土蛮汗、俺答汗放下成见,拧成一股绳,大明在东,俺答汗、土蛮汗在西,山口一分为二;第三种,则是大明兵败,戚继光给皇帝陛下的承诺是,不会败的那么难看。

    而现在,戚继光在追求最好的结果,他要带三个团营,共计一万人,奔袭应昌,他到的时候,应昌在谁的手里,他就打谁。

    李如松仍是前锋,步营没有骑兵,将所有的辎重交给中军的戚继光后,李如松和他所率的三千人,将自己的后背、身家性命完全交给了戚继光,而戚继光的中军一旦行军受阻,或者无法驰援,李如松这三千人只有五天水食,会极为危险。

    这就是战场,需要把自己的命交给别人的地方。

    在土蛮汗逃跑的次日清晨,大明追击的军队,就开始进军,下午时候,戚继光、麻锦的中军开始出发,傍晚,由陈大成率领的后军,带着火器等辎重开拔。

    如果朱翊钧、谭纶在这里一定会反对戚继光的这个做法,在皇帝眼中,戚继光的这个决策,就是用李如松、戚继光、赵大成和万余精锐在军事冒险。

    戚继光是京营总兵官、李如松是大明武状元,京营最耀眼的年轻将领的将星、麻锦是西北方向的大将、而陈大成是代替戚继光的蓟州总兵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