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8 章 季驰光:你见过那双脚真实的样子吗?(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顺便说一句,朱元璋本人还发行了一本书,名为《大诰》,是他亲自所写,亲自编辑,并且亲口叮嘱,务必要做到每户一本,手持这本《大诰》,甚至还能够罪减一等,比那块丹书铁券都要可靠。”

    【Happyforever:比丹书铁卷都可靠?那还拿什么铁券,我立刻把这家书店搬空!】

    【雨翊凌澜:来了来了,我就知道主播肯定会说这本书——明朝吓哭小孩儿的必备阅读工具,和雍正的《大义觉迷录》一样堪称魔幻的奇书之一的《大诰》!】

    【二凤:嗯?这啥?还能够罪减一等?】

    朱元璋也来了兴趣:怎么,咱未来也混成文化人了?居然还写了一本书?

    雍正:“……?”

    不知为何,他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

    季驰光:“《大诰》,人称明朝版本

    恐怖故事,上面记载了种种恐怖的刑罚,我们刚刚提到的剥皮楦草也在其中,这些刑罚因为太过酷烈,为了避免引来诟病,律法上并没有提到它们,朱元璋就把这些刑罚全部写在了这本书上。”

    明朝大臣们:“……”

    他们用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目光凝视着他们的皇帝。

    明朝大臣们:现在突然发现,有没有可能,未来几个王爷的脑子里的大病,可能是因为遗传的因素导致的呢?

    他们原先没有往这方面想,现在看看,真的很有可能啊!

    什么人能够把刑法写满一本书,然后要求每家每户必须有一本?!

    你有这精力,你还不如把《千字文》和《幼学琼林》这些启蒙书籍每家每户给发一本呢,说不定还能多多教化民众,提高读书人的数量,为朝廷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朱元璋:“……”

    季驰光耸了耸肩:“朱元璋对于贪官是保持着零容忍的姿态,这本质上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他把一切都想得太美好了——就他给的那点钱,够干什么的?再加上逆反心理作祟,也难怪明朝的贪官数量位居榜首。”

    朱元璋:“……行,行吧,朕知道了。”

    他举白旗投降妥协:“那咱就不计较这个了,到时候跟丞相商量商量,咱把俸禄标准提一提。”

    养廉就养廉吧,总比他闭眼以后这帮官员去祸祸百姓的钱要强。

    正好宗室那边的待遇削了,多少还能补贴点铜钱。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叹了口气。

    唉,每年铜的出产就这么点儿,他不管怎么省,都有点跟不上,要是能多产点铜就好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不禁唾弃自己。

    唉,老朱,你想什么好事呢?

    这些年铜矿开采,产出的铜矿石是越发稀少了,你还想着多产点,不减产就不错了。

    ……或者,不用铜,他换一种货币试试?

    朱元璋脑子里一闪而过的设想还没有完善好,就被主播的话吸引了过去。

    季驰光:“然后,就要说到钱币问题了——在洪武八年,明太祖朱元璋发行了此后赫赫有名的大明宝钞。”

    “当时铜矿石的开采一天跟不上一天,再加上,朱元璋想要把国家财政紧抓在手中,于是,纸币大明宝钞诞生了。”

    “只不过,满志踌躇发行大明宝钞的朱元璋肯定猜不到,他的宝钞会带来那么多灾难。”

    灾难?

    朱元璋困惑又有点不服气。

    什么灾难?

    北宋发行了交子,南宋发行了会子,就连元朝和金国也都发行过相关的纸币宝钞,怎么到他这就成灾难了?

    李世民那边则是沾了沾墨,准备好了纸,兴致勃勃的等着主播讲,自己好抄点作为失败经验案例参考。

    李世民:嗯,到时候顺便再问一下主播,纸币对于经济的发展有好处吗?

    季驰光:“我个人并不是学经济

    的,所以对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看得并不透彻,在这里只简单给出两个失败原因,如果有想知道更深层次原因的,我今晚会把资料准备好,私信敲我拿就可以了。()”

    :

    “——?()”

    【珑夏:就算我不太了解这方面,我也知道每年流入市场的钞票数额肯定要有限度,要不然这贬值速度简直跟坐火箭似的。】

    【小葡籽:然而大明宝钞呢?从它开始印发,就一直是火力全开,也就是古代的印刷速度跟不上,要不然大明宝钞早跟津币一样了。】

    朱元璋:“???”

    不是,这就是钱啊!有钱在眼前他不印,那他老朱怕不是个傻子吧!

    朱元璋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大力印钞。

    季驰光道:“我曾经看一个博主做过计算,说按照明朝的这个印钞速度,只需要七八年的时间就足够应付整个洪武末期的流通了。”

    “而明朝洪武十七年,曾经短暂停止过一段时间的印钞,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很快要重新开始印刷了。”

    “钱如果多了,那钱就不是钱了,大明宝钞的情况也差不多。”

    “宝钞的大范围流入,再加上永乐年间迁都和靖难之役对经济的沉重打击,宝钞后继无力,只能贬值。”

    朱元璋的心猛的一沉。

    贬值?

    那百姓手里的钱就不是钱了?

    那可怎么办才好?

    季驰光:“而且,明朝中后期,因为对外贸易的增加,白银大量流入,原本不是主要产银国的中原之地也开始拥有大量白银,白银开始冲击宝钞的地位,宝钞的价值更是一落千丈。”

    “无限量的印刷和发行,白银的流入,以及市场上□□的出现等诸多原因的叠加,最终毁灭了大明宝钞。”

    “而最后,大明宝钞贬值到了什么地步?”

    “宝钞发行之初,一贯宝钞折合一两白银。而到朱见深的成化年间,居然每钞千贯只值银四五钱,贬值了千百倍不止。”

    【连翘:这些经济波折,苦的还是百姓(叹气)。虽然大明中央政府也承担了一部分经济损失,但是,主要的承受者还是百姓。】

    朱元璋低头不语。

    朱标拍着他爹的肩膀:“爹,您别难过,这世上总不可能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咱知道这大明宝钞行不通,咱们就少一条错路,等直播结束了,咱多问问主播,一定能给找出一条好路子的。”

    朱元璋叹了口气,欣慰的抚着儿子的手:“标儿,还好有你。”

    是啊,标儿提醒他了。

    他一开始高兴的迎接主播的到来是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这个人能够告诉他,他未来究竟犯了什么错,他的子孙后代未来究竟犯了什么错吗?

    有主播在,他至少能够知道自己未来会出什么岔子,至少还有弥补的机会。

    现在或许失意难堪些,但好歹比以后这些苦楚全让老百姓吃了好。

    朱元璋振作起来:“也不知道主播接下来要说我什么。”

    季驰光声音清脆:“再后面,就是一些明朝时期令我们诟病许久的陋习。”

    “其实人殉也算是一个,只不过这个中途被取消了没有一直流传到后面,所以并没有归入现在所说的这一大类。”

    “但是,接下来要说的这些,却是触目惊心极了,并没有直接的血腥暴力,但是实际上,却不比人殉好到哪里去。”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所谓的三寸金莲。”

    “大家有去看过三寸金莲的真实的样子吗?”

    “这个东西,没有达官贵人的追捧,是兴盛不起来的,但是我很好奇,那些吹捧它的人,真的见过那双脚真实的样子吗?”

    本来以为自己要迎来什么政治风暴的朱元璋:“……?”

    主播的话题转得太快,险些叫他闪了腰。

    不过……三寸金莲?!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