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百姓的生活,也将变得好起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李承乾看了看张玄卿。

    然后问道:“张左庶子没有什么话想说吗?”

    张玄卿本来都不想搭理李承乾了。

    唉……

    既然都已经点名点到他了,他便只好道:“回陛下,臣有一事的确想说。”

    李承乾便道:“你说。”

    张玄卿便道:“臣恳请告老还乡。”

    哇!

    满朝大臣立刻觉得好戏来了,不过这又是何必呢。

    李承乾:“你为何要告老还乡?”

    张玄卿回道:“臣自感力不从心,而且年纪大了,疾病常常随身。”

    李承乾也不管他这些,而是问道:“你对迁都怎么看?”

    张玄卿紧接着回道:“臣没怎么看。”

    李承乾于是道:“我还以为你会像当初劝谏父皇那样来劝谏朕,看来,张左庶子的确是老了。不是朕不给你们机会,而是你们没有好好把握,既然朝中无人反对,那迁都之事,就这么定吧。朕迁都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关中土地日益短缺,据说,有的百姓之家,五口之人,才不到十亩可耕之地,如此下去,必然是要出问题的。”

    “所以,为了减轻我朝百姓的压力,朕拟迁都的同时,再迁五万户百姓到河东道、河南道一带,以减缓关中的土地压力。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此时也是出列,道:“臣在。”

    李承乾:“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先把土地不满二十亩的统计出来,到时候把数都报上来给我。”

    如此,被李承乾这么一说,张玄卿反倒是觉得自己有点误会陛下了。wap.biqupai.com

    而其余大臣,也是将这一次迁都,不自觉地把它与百姓给联系了起来。

    所以说……

    陛下到底是为了自己享受而迁移百姓。

    还是因为要减缓百姓的压力才迁都。

    只能说……

    没有人知道。

    李承乾把这消息告诉夭夭,夭夭听完了以后,也并不觉得惊讶,因为相比于辰都来说,东都的乾阳殿实在是太大了。

    这才是一个伟大的朝代应该有的样子。

    既然李承乾都说到迁都了,那么接下来,夭夭也可以说修马路了。

    首先,一条马路从洛州往北,一路直达辽东。

    另一条,则是从洛州过辰都,而且直达兰州。

    至于说规格标准,有条件的就修双向八车道,没条件的,或者说修那么大,意义不大的,也至少都要保证双向四车道。

    总之,先把这两条主干道修出来,其他的,再看情况。

    一开始,李承乾还不明白夭夭为何要修路,但得知夭夭修的是水泥路以后,目的是为了加快马车运输,顿时便明白了。

    只不过……

    如何掩饰这个过程,却是个问题。

    夭夭便对李承乾道:“陛下只需要让人把地都整平、补强、压实,而且测量放样,安装好模板,把路基都清扫好,再洒水湿润就行了。可以分为白天一组,晚上一组,白天负责方才臣妾说的,至于说晚上的另一组,则负责把水泥都振动好,期间,不让他们相见。那么臣妾在中间的过程做了什么,他们就都不知道。”

    李承乾:“若是到时候修成,将会如何?”

    夭夭便道:“会让马车跑的很快。”

    “而且……若是遇到下雨什么的,百姓便再也不用走在泥泞的土路上。道路两旁沿途州县的商业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百姓的生活,也将变得好起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