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让徐光启试种(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把徐光启当成老师对待。

    他老徐办起事来更顺畅了,加上陛下给了那么多银子,根本就没有什么掣肘的地方。

    徐光启在这样的环境下做事,自然是非常舒服的。

    朱由校看着徐光启,听他详细的将整个经过给自己介绍了一遍,甚至有些地方显得略微有一些啰嗦,但是朱由校却没有露出不耐烦的神色,从始至终都是面带笑容的听着。

    与其说徐光启是在说事情,不如说他在向自己分享他的喜悦。

    这是朱由校身为皇帝所愿意看到的事情。

    等到徐光启说完了,朱由校笑着吩咐陈洪道:“给徐爱卿端一碗茶来。”

    徐光启面带笑容的说道:“臣谢陛下。”

    说了这么半天,他的确是口渴了。

    等到徐光启喝完茶,朱由校笑着说道:“朕今日找爱卿来,其实是有几件事情想和爱卿商量。询问练兵这是第一件事情,听爱卿说事情进展的很顺利,这就很好。”

    “除此之外,朕还有一件事情,”朱由校轻声的说道:“朕听说爱卿一直在天津卫研究农政啊!”

    说完,朱由校微笑地看着徐光启。

    这件事情朱由校早就知道,同时心里也打算使用徐光启了。

    要知道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粮食是永远都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

    自然灾害会越来越多,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

    天灾没有办法,虽然可以依靠修建水利工程什么的来补充,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大明没有那么多钱。

    即便自己想办法搞到钱,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慢慢来做。

    而且这个时代生产力低下,这样的工程并不好搞。

    再说了,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小冰川期,主要是天气寒冷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推广产量高、生产周期短、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的农作物。

    如果在以前可能没有什么办法,但是现在有,很多外来物种都已经传进来了,比如土豆地瓜玉米,只不过并没有推广开,很多地方还不知道。

    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比较慢,加上中高层没人关注这个事情,没有政策性的推广,只停留在小农自己学。

    这种方法太慢了,完全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所以自己要好好推广一下,至少让百姓有的吃,能够度过灾年。

    同时解决了粮食问题,后续的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大明朝谁对这方面最擅长?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徐光启。

    朱由校最看重徐光启的其实是这方面,反而不是他练兵的才能,也不是他铸造火器的才能。

    练兵和火器这方面可以找到人来代替,但是推广农作物,徐光启是最合适的人选。

    首先,徐光启喜欢捣鼓这些,其次他懂行,并且他也愿意去做。

    要知道这很可能是一份不怎么彰显功劳且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一般人还真没几个愿意的。

    听到朱由校的问话,徐光启开口说道:“臣的确是在做这样的事情。前几年臣曾接触到了一些从南洋传来的农作物,发现那些农作物有很多优点,不但产量高,而且对天灾的抵抗也能力比较强,同时还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种植。”

    这一点朱由校也是知道的,地瓜和土豆很多地方都能种。

    尤其是土豆,所以这两种作物的普及,可以让很多没有用的地能种出粮食来,玉米也是同样的道理。

    “那爱卿这几年可有结果?”朱由校看着徐光启问道。

    徐光启在脸上也露出了激动的神色。

    他现在觉得陛下实在是一个英明无比的皇帝,自己还没有上奏这件事情,陛下就已经关注到了,可见陛下眼光多好了!

    徐光启详细的将自己的经历介绍了一遍。

    用徐光启的话说,他已经种了三年了。

    在徐光启的介绍中,朱由校心中不禁也有些兴奋了起来。

    因为徐光启这三年里面都是在择优育种,在经过培育之后,现在的种子已经可以进行小规模的试种了。

    这就是徐光启的功劳!

    朱由校心里面顿时满意了起来。

    “如此,爱卿可以尝试着大规模的种植了。”朱由校开口说道:“至于地方朕也准备好了,可以在京师之中选取几个皇庄,地方可以任由爱卿来挑。”

    徐光启没想到陛下会拿出皇庄来做实验,那可是陛下的田地,是陛下宫里私人的收入。

    不过徐光启不得不承认这是最好的办法。

    用百姓的田地做实验,难度太大,反而皇庄就没有这些问题,因为那是陛下的私人田产。

    “这件事情,爱卿尽快去做吧。”朱由校继续说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