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六章 火力不足恐惧症(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锦衣卫的消息想必也已经到了。

    将题本放下,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此战熊廷弼有分寸,做的很好。”

    “把这份捷报传于文武百官。”朱由校笑着说道:“想必熊廷弼的请功表也在后面。这一次你们就商议一下吧,该怎么赏赐就怎么赏赐,钱粮上不要太过于吝啬。”

    听了这话之后,韩爌连忙躬身道:“是,陛下。臣等回去就商量一下。”

    “诸位爱卿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吗?”朱由校看着韩爌等人,直接说道。

    朱由校的意思很明显,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你们几个就可以走了。

    在场的四个人自然听得出来,不禁有一些面面相觑。

    陛下并没有那么开心,显然这并不是他们的什么错觉。

    这就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陛下这是怎么了?

    孙承宗站起身子直接说道:“陛下,臣以为现在复辽时机已经成熟了。”

    听了孙承宗的话,看着他坚毅的表情,朱由校的心中就是一沉。

    果然是怕什么来什么,朱由校就怕他们提这个,孙承宗还真的是没有让他“失望”。

    朱由校板着脸说道:“孙爱卿,只不过是打了一场胜仗而已。此时谈收复辽东,有一些太早了。”

    “回陛下,已经不早了。”孙承宗继续面容严肃的说道:“要知道,在萨尔浒之战以后,在辽东,大明官军是败多胜少。各地守军人心惶惶,士气全无,可以说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辽东军与野猪皮作战,可以说是心中畏惧、胆气全无。”

    “可是自从熊廷弼去了辽东之后,不但稳住了辽东的局势,而且还将辽兵调教的如此之好,重塑了辽军的胆气,还能够在沈阳城外野战取胜,可见辽东对野猪皮已经有了一战之力。如此一来,大明在辽东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如今朝廷钱粮充足、兵甲日盛,戚金所炼之新军也已经成军,足以拉到辽东去作战了。加上百工院所筑造的火炮火枪,大明对野猪皮已经形成了优势。加上这一场胜仗,可以说是士气可用。”

    “如今大明天时地利人和,自然到了克复辽东的时候。臣请旨前往辽东、统领大明军队,为陛下收复领土,剿灭野猪皮!”

    在孙承宗看来,大明现在真的能打赢了,辽东的军队已经恢复了实力。

    尤其是在这一次山东之行,孙承宗已经见识到了大明新军的厉害。这一年多以来制造的火器,那些火炮、火枪足够对辽东野猪皮形成压倒之势。新笔趣阁

    朝中的钱虽然不多,但是现在也有,足够用了。

    何况陛下年前已经让人收集了很多粮食,足以支撑大军开拔。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一仗打赢根本没有问题。即便不能够消灭努尔哈赤,收复清河、铁岭问题也不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一战没有什么不打的理由。

    朱由校看了一眼孙承宗,有些迟疑。

    在朱由校的心里面,孙承宗所以为的这些优势根本就远远谈不上优势,更谈不上什么压倒性的优势。

    朱由校的设想根本还没有达成,军队也没有建设完毕。

    虽然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朱由校向新军和百工坊钢铁厂投入了小一千万两白银。但是在朱由校看来,这还远远不够,这与他心中所设所想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朱由校现在仅仅有一万五千新军,这一万五千名新军刚刚完成整备,装备也刚刚到位,步炮协同的训练也刚刚开始,骑兵与炮兵的配合还不协调,一切的一切都还在摸索当中。

    把这样的军队拉上去打仗,风险实在太大。

    何况火炮开发没有完成,火枪的制造也没有完成,燧发枪刚刚研制成功。金属定装炮弹等等东西都还没有开发完成,朱由校觉得这一仗不好打。

    至于辽东,反正也不着急,让野猪皮闹腾也闹腾不出什么大事情。

    在原本的历史上,到了崇祯十七年,野猪皮也没能打进来。如果不是民间的起义不断、大明丢了京城、吴三桂投降,野猪皮他们打得进来?

    既然他们打不进来,又何苦着急去消灭他们?

    整顿好国内才是关键。大明这么大一个国家,战争的潜力是非常可怕的,尤其在这个时代。

    不要说把大明的战争潜力全部开发出来,哪怕只开发出来五分之一,那个时候才能够形成碾压的态势。

    所以在朱由校看来,现在就根本不适合在辽东开打。

    见到朱由校犹豫,孙承宗看了一眼徐光启。

    两人虽然不是一派,平时偶有争执,不过有一点上两人是相同的,那就是对辽东的态度、对战争的态度。

    两人都曾想过练新军,都对大明的军队不满。现在有了这样的军队,他们自然是想要拉到辽东去打一仗,想要重振军队的生威。

    他们不知道皇帝在犹豫什么,现在的情况是肯定能打赢,有什么好纠结的?

    徐光启见孙承宗看自己,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于是徐光启也向前走了一步,直接说道:“陛下,百工院那边已经准备了很多的武器,很快就能够把戚金将军的五万人全都装备完毕。这一战臣有信心,必然能够打赢。”

    朱由校看了一眼徐光启说道:“能保证人手一支燧发枪吗?”

    听了这话,徐光启顿时就有些无语。

    陛下居然想要人手一支燧发枪?

    这想法也太天真了。

    看了一眼朱由校,徐光启迟疑着说道:“现在以百工院的产量,每个月大概能产一千支燧发枪。”

    这个产量,在以前徐光启想都不敢想。现在这还是因为有了水利的锻造机,采用了流水线等等各种新的工艺。

    如果按照陛下的想法,想要装备戚金的五万人,至少需要四年的时间。即便是加大投入扩产,也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装配完毕。

    现在戚金的新军也不过刚刚装配了五千支燧发枪,这是之前所有的产能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