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钢铁雄心(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同时,76.2mm自行反坦克炮优异的表现让毛熊人十分满意,而且这玩意儿超级便宜,所以毛熊人改进之后开始疯狂的制造这玩意儿,不仅这次战争用了,之后的多次战争也出现了他的身影,甚至100年后这家伙依旧出现在了某些国家的巷战中,也算是铸就了一代传奇了。wap..com

    而人革军这边所暴露的问题,首先就是按照人革军的总结,赵庭坚的二营损失极其惨重,整个营只剩下不到一百人了,这是为啥呢?

    因为火力不足。

    第九师所属的第三军军长冷国在战后会议上表示: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携带一门152mm炮,那么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再出现!

    然后胡平,李泰,王继霆三个人撸起袖子直接上去给这家伙表演了一波全武行,这家伙脸都肿了还表示一定要让每个士兵能带一门大炮。

    不过这次确实让人革军意识到,基层反坦克火力可能确实略有不足(实际上在这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丧心病狂)。

    这次战役中少量实验装备的火箭筒表现堪称亮瞎人的狗眼,一个步兵营打爆接近20辆坦克,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所装备的50mm火箭筒功不可没,这种武器在原时空是一个美国人提出来的,在1918年夏开始启动一个关于研究单兵火箭筒的项目,其主持者是美国火箭技术的创始人之一——R.H.戈达德博士。戈达德博士先后设计了多种方案,最后他认为步兵用火箭筒最合适的口径为51mm。其设计出的火箭筒发射管全长1.68m,质量3.4kg,使用时射手须将管身前部架在自己肩膀上,以便随时调整射击方向,发射管后部则靠一个轻型两脚架支撑。配套的火箭弹长510mm,质量3.63kg,其中战斗部质量1.81kg。当年11月初,该火箭筒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了多次试验,最大射程曾达到685.8m,但这样一种似乎大有前途的武器因为一战结束而被打入了冷宫,戈达德博士的研究工作半途而废。如果当时继续发展下去,而且1939年二战爆发时欧洲陆军能够用上这种武器的话,那么德国发动的“闪电战”则很可能是另外一种结果,世界历史也将因此而改写。

    好吧这是题外话,不过这种50mm火箭筒的优秀性能确实是打动了人革军,因此,人革军很快开始批量列装这玩意儿。

    这是好东西啊!一个班怎么着也得装个七八支吧!

    然而事与愿违,最后一个班装备两支。

    人革军是一只进攻性的军队,这样求每一个军事单位必须拥有足够的战略机动能力,而如果装备众多火箭筒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不够的话可以到时候临时增加。

    不过就算是两支那也绝对是丧心病狂,相比起原来的60mm无后坐力炮,这家伙简直就是划时代的玩意儿。

    另一个问题则让脚盆十分难堪。

    那就是脚盆装甲部队那几乎是低劣的人员素质和糟糕的装备妥善率,从战争开始到现在,人革军的装甲部队大杀四方,兰芳的装甲部队横行无忌,新罗的装甲部队能打酱油,但是你脚盆的装甲部队只会送人头。

    这可是让新罗人抓住了把柄狠狠的嘲笑了脚盆人一顿。

    要知道,这些仆从国部队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填线师”,硬要说人革军没他们也照样能打仗,但是填线师那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时候填线师所肩负的任务不比主力师小,哪怕这些部队对于人革军来说可能连填线师都不是而是炮灰。

    炮灰也要死的有价值!

    你脚盆装甲兵这个德行,你连当炮灰的资格都没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