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一道政令(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是真这么想的,想要治理好银州,必须所有人齐心协力,才能使这个贫瘠之地,成为天下大城!

    很快,就有百姓自告奋勇来打扫现场,不管这县候公子的话是真是假,他们肯定是第一次听到如此热血沸腾的许诺。百姓农民,就是这般淳朴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些道理,这个年代的人不懂。

    但刘铮懂。

    今日一战,银州震动。

    百姓们听到陈家被灭,纷纷上街庆祝。

    这些年来,他们被这些望族欺压太狠了,终于有个给百姓做主的县候府了,谁不开心?同时,刘铮那铮铮铁骨,热血沸腾的话,也第一时间传遍银州大地。

    “这么肥硕吗?”

    夜里,抄家回来的沈行带着一个账簿,交给刘铮,看到这账簿,刘铮也忍不住一惊。

    陈家颓败,陈魁出逃,带走的细软家当肯定不多,留在陈家的光是银钱,就是二十万两,粮草三十万石!

    良田八百亩,中田千亩……

    “蛀虫!”

    砰!

    刘铮一手拍在桌上,脸色阴沉。

    一方面是银州如此贫瘠,百姓难以果腹,一方面是这些望族屯粮肥硕,朱门酒肉臭,他怎能不气?

    陈家在四大望族中,是拥有田地最多的,故而陈魁这才想把那农部参事的职位拿下。

    这时,却是正中刘铮下怀。

    他看着沈行,呵呵笑道:“看来我们的几道政令,可以颁布了!”

    沈行听得浑身一震,忍不住躬身抱拳:“公子心怀百姓,前途不可限量!”

    刘铮微微一笑。陈家被抄家,这件事情还会持续在银州发酵,他不可能再对其他望族下手,那样肯定会引起哗变。陈家留下这十几万银钱,解决了刘铮的燃眉之急。

    这段时间,是该搞搞建设了啊……

    尤其是农业。

    最近秋收农忙,农民渴望得到政策上的变化。

    这就是刘铮要颁发的第一道政令。

    城门口。

    再次告示。

    “第一道政令!”

    “县候府第一道政令!”

    人们再次聚集,开始讨论。

    “县候秋政!”

    “一,县候府千亩良田,自留百亩,其余悉配府兵!今日起,银州陆续施行屯兵制!”

    这下,百姓们都炸开锅了。

    府兵种地,并且免费给地?闲时训练,忙时种地?这个想法在如今看来,还是相当奇特的。事实上,在华夏历史上,最先使用这种兵制的,还是南北朝,那个时候叫府兵制,国家授予士兵一定的土地,让士兵携带家属在此地耕种,耕满一年后,土地就是你的了。

    而唐朝的时候,则是设立折冲府,这时候,真正达到了兵农合一。但是,当时的生产工具,还是得农民自己想办法。

    但到了明代,就发展成了屯兵制。

    屯兵制在继承土地上明确规定,土地和军户,都可以长子继承。

    而刘铮的屯兵制,就完善了很多。

    生产工具,县候府提供!

    土地,分给你就是你的,只要你加入军户!

    最最重要的是,只要是军户土地,全部免税!

    这就在如今到处都是苛捐杂税的银州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所以,百姓们沸腾了。

    “还有这种好事儿?”

    “我也要去当兵!”

    “不说了,我先去报名!”

    无数人朝着县候府狂奔。

    而当第二道政令颁发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二,土地继承法更改!今日起,银州土地继承,将由长子继承法,更改为自然继承法!具体律例如下……”

    这一下,当真所有人都懵了。

    土地继承法?

    这也能改?

    延续了几千年的长子继承法,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这个继承法的更改,对于百姓其实影响不大,对望族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三大望族,都有些坐不住了。

    但他们还没从这第二条政令中反应过来的时候。

    第三条政令,第四条,第五条……

    算是彻底掀起了银州大建设的热潮。

    “三,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开垦耕田,所有权永久归于农民,免三年赋税!”

    “四,四部拟定税收政策,免税三年!”

    “五,银州增加外地商贩入境税,过桥税……”

    “六,县候府参事选任,将会陆续展开……”

    “七,鼓励凉州马养殖,县候府出自盖马厩,养殖户免税!”

    整个银州大地,喜气洋洋,一改刘铮刚来时候的死气沉沉。

    改变,似乎才刚刚开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