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救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宣政殿东西二十余丈,南北十多丈。

    它不是大明宫内最宏伟的宫殿,却因为这里是皇帝听政之地,故而无论是展翅前伸的飞檐,还是屋脊两端的粗大鸱吻,都在向天下昭示皇权的威严。

    但是自大明宫修建以来,这里不光有高风亮节的明君贤臣,还有卑鄙龌龊的国之蛀虫。

    叶娇的目光无遮无挡落在御史中丞百里曦身上,不明白这个人为何如此审案,像是跟安国公府有仇。

    为什么啊?

    这些年来,他们无职无权,只是在京都做些生意。所盈利的被父亲拿走一大部分,余下就只够他们衣食丰足而已。

    更何况哥哥和她都是军职,对文官毫无威胁。

    除非百里曦身后站着一个人,而叶娇和兄长,有意无意挡住了他的路。

    百里曦接连发问,虽然诛心,却也条理清楚,驳得叶长庚哑口无言。最后他更是斥问道:“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叶长庚结结巴巴,胸中填满委屈愤怒,却无法辩驳,憋得脸颊青白,气息混乱。

    这个时候,叶娇才开口道:“既然百里中丞允许自辩,那不如,让下官说几句吧。”

    叶娇早就想说话了。

    这个法堂有些奇怪。

    皇帝和百余朝臣听审,三司里却只有百里曦讯问,而她的上级刘砚不知道是不是被连累了,跪在一边高举官帽。

    看来已经举了很久,胳膊在抖。

    叶娇很想说几句话,想在户部发现账册问题前,扭转局势。

    百里曦闻言不悦道:“本官还没有问到武侯长。”

    “但是大人在询问下官兄长,”叶娇道,“大唐律法,叛国投敌,罪诛九族。所以下官有申辩的权利。”

    百里曦转过身,恭恭敬敬要询问皇帝,皇帝已经开口道:“让她说。”

    叶娇叩头谢恩,正色道:“既然御史台查明,字迹是叶将军的。那我想请问兵部各位大人,这奏疏中,可曾有‘四’‘时’‘微’,三字?”

    兵部尚书和侍郎就在殿内,闻言相视一眼,回答道:“别的不敢确定,还要细看,但‘时’字,一定会有。”

    既然是国之军机,必然会有关于何时进攻吐蕃有利的分析。

    叶娇点头感谢,对百里曦道:“家父姓名,讳羲,字‘四时’,家母的名字中,有‘微’字,故我们几个兄妹自小习字,遇到这几个字,都少写一个上提的‘勾’,以示敬重避讳。奏疏中若有这几个字,劳烦三司几位大人看看,是不是真如我们所写。”

    模仿笔迹是仿形,不会注意对方习惯写错的字。

    百里曦闻言微微惊讶,然而不得不取出那份奏疏,交到大理寺卿汪辰明手中。

    汪辰明年纪大,眼神不太好。他盯着奏疏仔细寻找,总算找到“时”字,仔细辨别后,点头道:“不错,这个字有‘勾’。”

    叶娇心中松了一口气,叶长庚终于呼吸顺畅,然而百里曦又道:“这也说明不了什么。或许誊抄奏疏时,叶将军故意为之。”

    叶娇淡淡一笑,不再同百里曦争辩此事。

    今日圣上在,有没有罪,都是圣上说了算。

    叶娇又道:“那我想请问,兵部把奏疏交给叶将军前,可曾准他看过吗?”

    “没有。”兵部侍郎笃定道。

    “好,”叶娇点头,“据下官查问,奏疏给到叶将军手中,是申时三刻,枢密院收到奏疏签批,是申时四刻。叶将军从兵部到枢密院,快马加鞭,路上遇友人搭讪都没有停,才用了一刻,便把奏疏送到。那么请问各位大人,有哪位能用一刻钟送信,路上在马背上誊抄全文吗?”

    时间太短,短到能洗清叶长庚的嫌疑。

    而这么关键的证据,三司竟然视而不见。

    百里曦闻言紧蹙眉头,一直持重的脸上露出片刻慌乱。他看向大理寺卿,询问道:“时辰有错吗?”

    “没有,”大理寺卿汪辰明道,“不过咱们也没有计算过这个时间啊。”

    大殿内静悄悄的,良久,听到皇帝冷哼一声,沉声道:“叶娇,你起身回话吧。”

    站起身,说话中气就更足了。

    叶娇身着青衣立在朝堂中,像红色云霞之上的青色天空,举重若轻,有的放矢,还有些浅浅的倨傲。

    她逐一驳回百里曦的讯问。

    “至于叶将军离席去了哪里,想必他再蠢,也不会亲自送信。”

    叶长庚闻言露出一丝笑容,点头表示自己的确不蠢。

    叶娇又道:“叶将军绕道甘州,是因为下官给他送了一封家书,说甘州道路损坏,又有流民,担忧损害我大唐国威。”

    朝臣闻言点头。大唐的国威是将士们好不容易打出来的,怎么能因为流民,让吐蕃看轻呢?

    “至于有没有路过城防要塞,”叶娇扬声道,“兵部护送吐蕃使团有三百人,难道人人都被叶将军买通了吗?把路线图画下来,对比城防隘口,一看便知。”

    原本肃重的朝堂,因为叶娇的这些话,气氛终于松弛了些。

    没有人希望朝中出现奸细。

    百里曦被叶娇问得哑口无言,却面色不变,看向禁军手中的木匣。

    只要拿出木匣中的密信,安国公府就洗不去勾结吐蕃和朝臣的嫌疑。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