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就是喜欢】...)(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康丽娘可是嫁娘,三娘没拉着人家说太久的话,挥别这位美貌姑娘翻身上马与郑莹她们到别处走访去。

    李俅那日没过来,还是从三娘嘴里知道康丽娘与张猎户那段良缘。

    “挺好的。”

    李俅笑着说道。

    只要世道太平,寻常百姓的生活其实挺好的,左邻右里都是相熟的人,娶妻嫁人也是对眼了便能在一起。比起生在皇室之中,他们在这方面倒是多了几分自由。

    李俅私下给三娘透了个信:“宫中那位姓武的近来可能要不好了,你尽量别出什么头,最好是低调行事。”

    别李隆基现在压根不去武惠妃,武惠妃真要不在了他兴许又怀念起她的好来……至少得怀念十天天吧。

    短是短了点,但撞枪口上的可能性终归是有的。

    自从幼时从兄长那里得知那个关于未来的“梦”,且许多事都已经一一印证,李俅便不惮于以最大的恶意揣度自己这位祖父。

    能避避风头就避避风头吧!

    只要不会心存侥幸,应对起来就会更加自如。

    三娘得了李俅的叮嘱,点着头说道:“你们也要小心。”她好歹是在蓝田县,他们可是在李隆基的眼皮底下。虽说他们这些年都是能不提李俨梦中之事就不提,可那样的事谁能不记在心里呢?

    李俅随着三娘在蓝田县溜达了大半天,便骑着马儿从灞桥回了长安。

    灞桥横在灞水之上,自古以来就是送别之地,李俅着在风中徐徐摇荡着的柳枝,心中也莫名生出几分愁绪来。

    年纪越长,这样的相聚兴许便越少了。

    回到长安后李俅也没急着回东宫,而是先安排人去帮三娘送信和土产,叮嘱底下的人务必赶在中秋前把东西都送完。

    等事情都安排完了,李俅才回去寻他兄长说话。

    李俨婚期将近,只是他们这种婚事压根不用自己做什么,所以反而格外清闲。

    听弟弟说起三娘在蓝田县的种种安排,李俨说道:“阿晗虽然为人要强,心肠却是最软和的。”

    不管是对那对婚夫妻、对那老吏的孙女还是对那丧夫的老妪,她都是尽可能地帮了自己能帮的忙。

    而且三娘给予她们的不仅是同情或施舍,而是想办法让她们自己立起来。

    这只是开了个头而已。

    她会做越来越多的事。

    旁人当了县尉可能瞧不上这九品芝麻官,她却宛如鱼入大海般自在到不得了。

    李俨笑着对自己弟弟说道:“这样挺好。”

    这样就挺好。

    李俅也笑着回:“我也觉得挺好。”

    有许多话即便是亲兄弟也不能相互言说的,个中滋味也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中秋当日,长安城中十分热闹,长安诗坛也十分热闹,一时间涌现了不少怀念亲的诗、吟风颂月的诗。在这堆节假日特色文学之中,有几首诗显得十分扎眼……

    大多以《谢郭少府寄杏脯》《答郭少府赠蓝田杏脯诗》为题。

    内容大多都是这样的:你这杏脯啊,又大又圆,贼拉好吃,我朋郭少府送我的,我们的情谊真深厚啊真深厚。

    不明真相的路人:?????

    怎么回事?

    这郭少府是谁啊?

    为什么连李白这个御前红人都给她写诗?

    还有,这蓝田杏脯真的这么好吃吗?

    你们有必要夸得惊为天杏吗?

    我曲江杏脯不服!

    还真有不少好事老饕闻风而动,特意跑去蓝田买杏脯吃。

    出了灞桥差不多就是蓝田县境内了,去一趟又不费劲。

    咱老饕最不怕的就是去各个犄角旮旯找吃的!

    蓝田县的百姓一时有点蒙,怎么他们平时辛辛苦苦出去兜售杏脯都没啥人搭理,这会儿却来了这么多人?

    得知是因为他们郭少府给不少亲送了杏脯当节礼、引得李白以及贺知章等人写诗纷纷夸赞,那些个被人登门求购杏脯的人家都惊住了。

    他们这位少府不简单啊!

    对于写诗夸杏脯这件事,李白自己是有话说的。

    其实吧,蓝田杏脯虽然品质上佳,吃着很不赖,但也远不至于让李白这么赞不绝口,毕竟他平时也不好这一口。

    可是!

    可是!

    三娘在信里说她明年准备在蓝田县私下酿点杏花酒和杏子酒欸!

    要是他不好好夸一夸三娘送来的杏脯,叫三娘觉得他不喜欢收到她的礼物,明年酿好的酒就不给他送了!

    其实吧,什么酒不酒的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辜负了朋的心意!

    他只是真心喜欢这个杏脯而已,绝对不是想喝什么独家特酿的杏花酒和杏子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