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良性竞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嫂的心情也好了起来。

    黄钟爷俩就陪着在京城逛了两天,黄丁丁还张罗着去了北大照相馆。

    赵大嫂坐在中间,怀里抱着儿子,黄丁丁和小芳左右站立,脸上都绽放着花朵般的笑容。

    这一瞬间,也被摄影师永远地定格下来,作为美好岁月中一段难忘的回忆。

    黄钟并没有跟着照相,毕竟老赵没在这,叫黄丁丁和她二娘合影就好。

    前后半个月的时间,赵大嫂早就惦记家里,急着回去,黄钟也只能给他们买了回程的车票,还是托人买的卧铺。

    送站的时候,丁猛也来了,还吭哧吭哧地扛着一个大纸壳箱子,给送上火车。

    这是一台熊猫牌的黑白电视机,是黄丁丁叫爸爸帮着买的,花了小家伙四百八十元。

    赵大嫂当然不干,黄钟倒是乐呵呵地劝解:“丁丁孝敬她二娘,应该的!”

    黄老师心中也很是安慰:这闺女,懂得感恩,不愧是我家的小棉袄!

    “丁丁,和你爸啥时候回老家,二娘等你。”赵大嫂眼圈都红了,这台电视机,真令她激动。

    不单单因为这是村里第一台电视机,更因为这里面所代表的浓浓情意。

    等列车缓缓开动,被爸爸抱在怀里的黄丁丁终于又哭得稀里哗啦,小脸最后都花了。

    黄钟贴贴闺女的小脸儿,然后就听到小棉袄抽抽搭搭地问他:“爸爸,啥时候还能再去走穴啊?”

    “走穴的话,怎么也得到年节。”黄钟心里憋住笑,小家伙把好不容易攒的钱花光了,这是又惦记着赚钱了是吧。

    黄丁丁掰着小手指算了算,现在才六月份,过年还得好些个月呢,不免有点失望:

    “爸爸,要不咱们还是混剧组吧。”

    这次黄钟终于忍不住笑出声:“好,咱们家,就指望着丁丁赚钱养家呢!”

    红楼剧组那边的王导,也打电话叫他过去,要在正定那边拍摄薛蟠的戏份。

    正好出国访问演出是六月末,黄钟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足够用了。

    去公司这边转一圈,有李成儒,黄钟格外省心。

    第二本磁带的歌曲已经确定下来,歌手们大多都在录音棚呢。

    黄钟也想去瞧瞧,于是就被胡小二给领到百花深处胡同。

    从护国寺过去,是一条狭长的小巷,两边都是砖墙,被阴面长着青苔,在闹市之中,显出几分清幽之意。

    这里从前是种植花卉的地方,所以才有了这么一个显得十分文雅的名称:百花深处。

    胡同的名称大多比较接地气,什么烟袋斜街,耳朵眼儿胡同等等。

    像这么雅致的,还真不多见。

    黄钟来这,主要是因为这里有著名的百花深处录音棚。

    录音棚创建于1981年,据说设备方面的投资高达近千万,是当时全亚洲都排的上号的录音棚,在那个年代,绝对的大手笔。

    这里曾经是音乐的圣地,像是唐朝、黑豹等等的歌曲,都是在这录制的。

    上辈子黄钟曾经来过这里,只不过已经物是人非,早就没有了眼前这种老旧幽深的模样。

    所以他还是很怀念的,推着自行车,自行车上坐着黄丁丁,车轮缓缓旋转,丈量着斑驳的石板路,仿佛在丈量岁月。

    黄钟还吊着嗓子,嘴里还轻轻哼哼着:

    “人说百花地深处,住着老情人,缝着绣花鞋,面容安详的老人,依旧等着那出征的归人……”

    “黄老师,您这啥歌,唱得我心里毛毛的?”胡小二也推着自行车,总感觉后背凉飕飕。

    黄钟也微微一笑:这首歌喜欢的人是真喜欢,但是不喜欢的人,那是真听不下去。

    “哼,阴阳怪调!”前面已经望见录音棚,正有几个人从大门出来。

    说话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方面大耳,戴着眼镜,面容气派。

    胡小二刚要炸刺儿,一瞧这位的相貌,忍不住躲到黄钟身后。

    他平时在电视里没少看到人家,也没少听人家的牡丹之歌。

    黄钟也认出对方,这不是蒋老师嘛。

    蒋老师风头正劲,在春晚上演唱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广受好评,如今正春风得意。

    他那带着几分挑衅的眼神,正从镜片后面朝黄钟望过来。

    “蒋老师,您怎么说也是前辈,这么贬低我一个小年轻不好吧?”黄钟倒是乐呵呵的,说完还主动伸出手。

    蒋老师这点气度还是有的,以为黄钟是主动示好,于是也矜持地伸出手。

    却看到黄钟抓起蒋老师身旁一个男子的手,使劲摇了几下:“侯老师,我最喜欢听您的相声,太哏儿啦。”

    蒋老师抬起的手只能尴尬地抓了抓头:小子,你故意的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