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块磨刀石(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   要不是上面带着几个窟窿眼,记者还以为是大鹅蛋呢。

    “这是什么乐器?”记者也都感到诧异。

    渡边次郎则在旁边帮忙解释:“这是最古老的一种乐器,古埙,那还是在原始部落时代,人们在狩猎的时候,发现扔出去的动物骨头会发出声响,后来才搞明白,原来是因为上面有孔洞,于是就渐渐开始用陶土来烧制,就有了古埙,这种乐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coM

    哇,好厉害,记者们也都啧啧称奇。

    黄钟也乐呵呵地说道:“乐器产生于生产生活之中,最终也会回归,这也是我们祖先创造乐器的一种趋势,方便携带,可以随时随地即兴进行演奏。”

    说完之后,他笑着望向钢琴王子:“请大家放心,我们不会要求对方也进行即兴弹奏的,因为他不可能自己背着钢琴。”

    周围响起一阵窃笑,钢琴王子则耸耸肩膀:“这也正说明了,你们的乐器登不上大雅之堂。”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黄钟也不准备和他掰扯,他只是笑着朝闺女示意了一下。

    这种场合,他家小棉袄出场最好。

    还是刚才那名女记者,也兴致勃勃地向黄丁丁说道:“小妹妹,那你能不能给我们吹奏一下?”

    对于这种要求,黄丁丁可从来都不会拒绝,她使劲点点头:“没问题,我就吹个爸爸教我的故乡原风景好啦。”

    黄丁丁原本喜欢吹奏陶笛,但是黄钟觉得闺女现在的手掌太小,掌控不了陶笛。

    所以平时就教她吹埙,小家伙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学得还挺来劲。

    一听这个曲名,渡边次郎不由得浑身一颤,这首曲子,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他不由自主地站直身体,恭恭敬敬地说道:“我可以和你一起演奏吗?”

    让他保持敬意的,是这首曲子,而并非眼前的小不点儿。

    “好哒!”黄丁丁点点小脑瓜,嘴里脆生生地答应着。

    渡边次郎则取出随身携带的陶笛,陶笛和古埙,发音的原理比较相近,合奏的话,也应该没问题。

    记者们都举起相机,还有两名电视台的摄像师,也打开了摄像机。

    这个四五岁的小女孩,估计能把乐器吹响就不错了,记者们更关注的是渡边次郎。

    原本这位渡边先生就是希望之星,只是最近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销声匿迹。

    据说是在闭门苦练,寻求技艺上的突破。

    这一点,还是很令民众钦佩的。

    岛国这边,很讲究追寻各种“道”,诸如剑道,茶道之类,他们相信,在音乐领域里,也同样如此。

    这也是渡边次郎许久未曾露面之后的第一次演奏,所以受到记者们的广泛关注。

    “我们要开始啦。”黄丁丁双手执埙,轻轻放在嘴边。

    这一刻,她脸上灿烂的笑容也随之消失不见,并且还缓缓闭上眼睛。

    这也是爸爸教她的,虽然黄丁丁不明所以,但还是照做。

    可是这一幕落在渡边次郎眼里,却是妥妥的大家风范。

    于是他也不敢怠慢,一脸肃穆地捧起陶笛,同样微微闭合双目。

    古老的声音,从黄丁丁手上的古埙里发出,那呜呜的声响,仿佛从远古发起,回响至今。

    旋律并不复杂,却声声入耳,仿佛把人带到遥远的故乡。

    哇,厉害,小娃娃真厉害!

    记者们万万想不到,他们被眼前这个小家伙给惊艳到了。

    小小年纪,竟然就能在乐声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这长大还了得?

    他们哪里知道,黄丁丁就是这首曲子最拿手,因为每每吹起的时候,她的小脑瓜里,自然就会想起来老家,想起老家中的二娘和姐姐。

    其实黄丁丁的吹奏,在专业人士耳中,还差得远呢。

    她年纪太小,气息太弱,控制力自然也弱。

    但是情之所至,很好地弥补了技法上的不足。

    而且还有渡边次郎呢,在埙声渐弱之际,渡边的陶笛声很好地接替下来。

    笛声轻柔而飘渺,一如乡愁,萦绕心头。

    在场的岛国人都不由心头一颤,他们都被这笛声所打动。

    “故乡的樱花开了吗?”一名记者口中喃喃着。

    正如千年前的诗人,在诗中这样向友人询问: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等到埙声和笛声一起消失在天际,人们都使劲开始鼓掌。

    一名比较懂行的记者兴奋地说道:“渡边君,恭喜你的技艺大进!”

    那名女记者也激动地抱起黄丁丁:“哇,想不到伱这么厉害!”

    黄丁丁的脸蛋上还挂着两颗泪珠,她自豪地望向黄钟:“都是爸爸教给我的!”

    渡边次郎也恭谨地向黄钟鞠躬:“若非先生上一次的指引,在下也不会有现在的进步,多谢先生。”

    就连钢琴王子,神情也从最初的不屑,变成现在的郑重。

    因为他感受到对手的实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