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音乐无国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早有准备,只见他微笑点头:

    “不过我可能需要现场嘉宾帮忙协助,不如就请小泽先生,北岛先生,渡边先生,我们合奏一曲如何?”

    观众立即欢呼雀跃,这下甚至都脱离了主持人的预案,不过这样的节目效果肯定更好,所以两位主持人就开始撺掇三位特邀嘉宾也下场。

    渡边次郎向着黄钟深鞠一躬:“能与先生合奏,是在下的荣幸。”

    倒是小泽指挥谦逊地摆摆手:“要不我还是干我的本行吧?”

    演奏乐器的,真不是他的特长。

    黄钟和他交流了一下,得知小泽指挥会弹奏钢琴之后,那就妥了。

    至于北岛,多少也会弹奏吉他,于是,四人临时乐队,就此成立。

    黄钟给他们分发乐谱的工夫,主持人则开始叫工作人员准备乐器。

    别的都好说,陶笛自带,吉他也有,最费劲的就是钢琴了,虽然电视台连三角钢琴都有,不过临时布置肯定来不及,于是几名工作人员费劲巴力地抬过来一架普通钢琴。

    主持人还不是插科打诨,说这是小泽先生的指挥生涯中,见过的最普通的钢琴。

    忙活了将近一个小时,这才就绪。

    反正节目是录播,到时候剪辑一下,准备时间也就是一分钟。

    舞台上,黄钟居中而坐,手执二胡。

    今天的他,也穿上正装,这是黄老师指导、李健群老师设计出来的一套服装。

    以中山装为蓝本,大体和后来的中华立领差不多。

    穿上之后,显得特别精神利索,再加上黄钟本人也高大帅气,坐在那里,隐然已经具有大家风范。

    黄钟左手边是一架钢琴,小泽指挥坐在琴凳上,一脸的跃跃欲试。

    平时都是他指挥别人,今天终于轮到自己演奏。

    右手边是渡边次郎,他吹奏陶笛喜欢站立,只见他神情肃穆,双眼微闭,显然已经进入状态。

    后边则是抱着吉他的北岛三郎,小老头此刻的表情有些复杂。

    主持人乐呵呵地开始串场:“今天我们有幸看到了一支特殊的乐队,钢琴手,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先生!”

    观众也乐啊,等小泽先生起身鞠躬的时候,他们都使劲拍巴掌起哄。

    主持人继续:“陶笛伴奏,是我们的明日之星……”

    另一名主持人将他拦住:“现在已经是今日之星,因为我看了今天的报纸,渡边先生已然技艺大进!”

    现场观众又是一阵欢呼。

    主持人:“吉他手,是我们著名的演歌之王,北岛三郎!”

    北岛愣了一下,等到观众欢呼之后,这才起身鞠躬。

    主持人假做不满:“北岛先生,您怎么发呆,是不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感觉不自信?”???..Com

    北岛三郎缓缓地摇摇头:“我只是对这次演奏的曲子很期待罢了。”

    这句话颇出主持人的意料,他点点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非常独特的器乐四重奏,演奏的曲目,是由黄钟先生创作的,睡莲!”

    观众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且不说这个组合多么有趣,单单是这四种乐器凑到一起,就够奇葩的了。

    其中有来自华夏的传统乐器二胡,也有典型的西洋乐器钢琴。

    至于吉他这种弹拨乐器,这玩意的历史不大好追溯,但是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基本来源于西亚的两河文明。

    这样的组合,观众也瞧着新鲜:不会变成大杂烩一锅粥吧?

    事实证明,观众想多了,伴着轻柔的钢琴声和飘渺的陶笛声,睡莲的旋律响起。

    简单的旋律,却直入人心。

    观众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们只知道,这首曲子,听了之后,就会流淌在心中,然后久久挥之不去。

    或许华夏古人所说的“余音三日,绕梁不绝”,就是这个意思。

    等到陶笛声渐歇,吉他声和二胡声先后响起,吉他为辅,二胡为主;随后,钢琴和陶笛也渐渐加入进来,同样起到辅助作用。

    令人惊奇的是,四种乐器的合奏,并没有任何违和感。

    相反的,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竟然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音乐是相通的,乐器也同样是相通的。

    而黄钟,就是在其中架起了一座相互连通的桥梁。

    黄钟不疾不徐地操纵着弓弦,身躯也微微摆动,一朵睡莲在琴声中绽放,他仿佛永不凋零,带给人无尽的乡愁。

    一开始,观众还惊叹于四种不同器乐的融合,渐渐的,他们就不再纠结于此,全都沉浸在二胡的倾诉之中。

    这一刻,连两名活跃的主持人都安静下来,只剩下静静的聆听。

    这一刻,音乐的魅力,也尽情绽放。

    这一刻,音乐无国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