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台上发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师百衣并不知道有个人对她生出了好奇与探究之心,不过就算知道,她大概也不会放在心上。

    科学的探索之路永无止境,枯燥而乏味,而师百衣是天生为科学而生的人。

    师百衣去年提前从海都医学院博士毕业,入职Z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开始博后生涯。

    而她上大学的时候只有16岁,也也就是说按原来4+4的学制念完之后,她博士毕业才24岁,可她又提前一年毕业,所以今年才23岁。

    “23岁,多年轻,而且你看人家头发还那么多!人比人不能比啊!”一位实验室的老师感叹道:“这就是Z国未来的希望啊。”

    肿瘤研究所的食堂菜色品种多样,物美价廉,且有餐补。

    只是大家注意到师百衣每次都去2号窗口,打三个菜一个汤,她似乎不吃带骨头的菜,吃饭的时候会认真严谨地吃掉每一颗米粒。

    大家对于这位年轻的天才都是又佩服又好奇,他们试图从她身上窥探出一些成为天才的秘诀,然后得出结论:

    这是天赋,生下来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师百衣才来不到一年,已经用实力让大家无话可说。

    毕竟能在这里工作的人也不是泛泛之辈,有没有真材实学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有的人转而去抱师百衣的大腿,师百衣的能力摆在这里,不出几年便能高升,先摘学术界四小金刚的帽子,再摘学术界四大天王的帽子……

    吃饭的时候,有人窃窃私语:“再过些年,上杰青,上长江,上院士,双料的那种!最好拿诺奖,拿两个,居里夫人!最后平定天下,统一全人类,开启全新的文明模式!”

    这是茶饭闲谈,师百衣日后具体能走到哪一步不好说,但有一点已经很明确:她现在已经到达了别人望而生畏的高度。

    她太年轻了,年轻就意味着无限的可能。

    大家都在期待着这位学术新星能在将来带来怎样的科技巨变?

    是冉冉升起还是陨落?

    是功成名就还是伤仲永?

    无数在明

    在暗的视线打量着师百衣,然而当事人却并不在乎。

    她很珍惜做科研的机会,她当初在无数根向她抛出的橄榄枝之中选择Z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就是因为他们承诺可以让她心无旁骛地做科研。

    材料仪器任用,甭管多贵!

    于是师百衣麻溜地收拾包袱就来了。

    一般来说,医学是讲究地域性的自然学科,帝都属于北方,海都属于南方,各自为王。

    而且你在自家门派里上了许多年学,也没必要去对家门派里找工作,人生地不熟的。

    江浙沪的人也不太愿意往外跑,但师百衣不一样,她是一个孤儿,她没有父母亲人,所以在哪儿对她来说都一样。

    更何况天才到师百衣这个程度,也没人会欺负她,给她穿小鞋。

    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太大的时候,是生不出嫉妒之心的。

    师百衣吃完中饭就回实验室了,她一边哼着曲一边工作,令一位被实验折磨到秃头的博士生感慨:大佬强悍如斯。

    “老师,能帮我看一下我这个胶为什么一直跑不出来吗?”

    博士后不是一个学历,而是可以看成一份工作,所以这位博士生叫她老师是没错的。

    师百衣去看了一眼,说:“你胶跑反了。”

    已经在此之前分析过无数种可能的博士生呆滞在原地,好一会儿才想起来道谢:“谢谢老师!”

    他羞愧地低下脑袋,不敢相信自己犯了这样一个愚蠢的错误,还拿去问师百衣。

    师百衣却安慰了他一句:“没关系的,我以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犯过一次以后就不会犯了。”

    师百衣也犯过这样低级的错误吗?

    他抬起头,眼睛里显出他的疑问,天才也会犯错误吗?也会和他一样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自我怀疑吗?

    然而这些事情他无从得知。

    师百衣说:“不用叫我老师,叫我名字就行。”

    说起来这位博士还比师百衣大6岁,不过那是因为师百衣太优秀了,正常人读到博士是要29、30岁的。

    “我初来乍到,和你们互相学习。”

    博士生心

    想,他哪有什么东西值得师百衣学习的?

    他再一抬头的时候,师百衣已经走了,他心里突然涌出一种浪费了大佬时间的愧疚感。

    听说师百衣于今年2月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

    也许有的人,生来被仰望。

    ……

    师百衣回去的时候,收到了一条微信好友添加通知:

    [^_^师博士您好,我是本次第九届肿瘤防控医疗大会负责对接您的助理Lily~]

    像这种肿瘤防控大会的参会者一般有四拨人。

    一是像师百衣这种受邀嘉宾,师百衣是作为科研KOL(关键意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