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唐代佛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现在有些人把野生动物看得比人都重要,更是嗤之以鼻。

    这时候,其他人的目光,被一枚佛头吸引过去,那位洪先生,以及拍卖公司的人,都在议论。

    “它是我九五年的时候无意间得到的,从风格上看,是唐朝的佛头。”许老开口。

    他也找人看过,几乎都认为是唐代的。

    王川观察一会,小声说道:“老板,我看好像是敲下来的。”

    郝运:“你看到的所有佛头,都是从佛像上敲下来的。以后走走乐山等地,就会发现有很多断头的佛像。”

    佛头是佛像的精髓部分。

    因此,在列强入侵我国的时候,往往就是将佛头锯下来运走,其他部分不要。尤其是小日子,他们国家还是个崇佛的国度,这么干,真的就没有一点顾忌的吗?

    可见,拜佛是真的没用,佛连自己都保不住。

    别说泥菩萨自身难保,石头做的也不还是断头?

    “怎么看是唐代的?”

    郝运:“每个朝代的佛像特征不一样,流行的元素不相同。

    佛造像传入中国后,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几乎完全照搬印度的样式。地理位置越靠近西域的地方,佛陀的形象越接近印度犍陀罗样式。

    但是到了中原内地,从十六国时期到北魏早期开始就具有汉化的改造特征了,至唐开始就完全的本土化了。

    就拿佛头的发式分析,一般分为:水波发、涡卷发、螺发、磨光发髻。

    每一种发式在不同时代出现的频率不一,比如束发式发纹出现最多的是早期十六国、北魏,到后期就很少出现了。

    而螺发则是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未有出现;磨光式发式在十六国时期、北魏,以及南北朝,包括后来的唐代都有出现。

    你们看,那佛头的发式,就是磨光发髻,是唐代佛像的特征之一。”

    此外,唐代的佛像头形饱满,脸颊轮廓富有弹性。佛造像史上从未有过比大唐还雄浑庄严的开脸,时代精神体现的非常彻底。

    而且,发中髻珠开始大量出现,这个珠子的大小其实也是随着时代的更迭而变化。

    认真研究过各代佛像的人就知道,珠子越大时代越晚,越靠近晚唐以后,宋代出现了非常硕大的髻珠,而之前的北齐罕有出现,而且非常小,北魏更是未闻。

    “所以,那真的是唐代的佛头?值钱吗?”

    郝运想了想:“石佛很难说,而且还是佛头,参考数据更少。

    在国外拍卖市场上,出现过一件唐代石灰石雕菩萨立像,拍出433万美元,也就是两千多万人民币。

    那恐怕是目前石佛的最高价了。”

    如果是鎏金佛像,上亿的都有。石佛的材料,限制了它的价格天花板。至少目前绝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单单是一枚佛头,想要拍出一千万以上,难度有点大。

    不过,眼前的这枚,从开脸等特征来看,属于唐代精品。

    说话的同时,郝运也在用系统锁定那枚佛头,进行鉴定。很快,系统给出鉴定结果,让他大吃一惊。

    “许老,这枚佛头,您打算多少出手?”他忍不住问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