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随缘随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看到这捕快不卑不亢的,又感觉他不是硬装,倒是心里赞叹了一声。

    虽无拉到旗下的意思,也不需要那么多人手。

    但他还是选择结个人缘,又体现出对下属的仁爱,于是向着旁边的大汉道:“此行无事,你不妨和好友叙叙旧。随后该回家过年就回家过年,等初十回府即可。”

    “卑职..”大汉本想在说什么,但看到大人毋庸置疑的神色,又看到良文吏给他打眼色。

    于是他抱拳领命,就拉着王捕快走了。

    刘大人看到他们离开,也看向旁边的另外三名护卫,“等此次一行结落,你等也回去吧。

    而此行若是用了两日,你等就十二回府。

    若是三日结落,便十三回府。”

    “是!”三人欣然领命。

    之后一路策马奔行。

    等将要到茶摊这里。

    刘大人看到茶摊果然在,是稍微摆了摆手,示意众人放慢速度。

    再等距离近些。

    刘大人就率先下马,朝着宁郃拱拱手后,就走进了茶摊里面。

    宁郃看到那两位官员再次来到,也是点头回礼。

    良文吏几人上次时也来过,继而如之前一般,紧随大人下马后,就自觉的温茶倒水。

    刘大人就这样优哉游哉的品着茶。

    一时间摊内挺安静的。

    宁郃补着游记。

    ‘沙沙’不可闻的轻响,刚睡醒的梨花是从宁郃袖中探出一点点花瓣,悄悄打量着陌生人。

    片刻随着一阵冬风吹来,它怕冷,又钻进了暖和的袖带里面。

    直到一杯茶落。

    刘大人稍待了片刻,就起身和宁郃再一礼。

    等付了茶钱后,他便带人牵马步行了一段,才翻身上马离去。

    从始至终,他依旧什么都没有说。

    只是享受这种安宁,也不想去干扰先生,去打破这种悠静的气氛。

    此刻,又当他回忆着如第一次来时一样的清心感觉。

    一时间他觉得之后两日的六县一行,也不是那么繁琐。

    谁知这一去,随着时间一天、两天的过去。

    距离梁城的八十里外。

    刘大人这一转,是一口气转了六个县,一直转到了年三十的中午。

    等从此县出来,和县令道别。

    最后这位县令是乐呵呵的,目送刘大人离开。

    刘大人是没曾想,自己早上才到这个县的时候,正好碰上了这位外出巡查的县令。

    这也导致一场好好的私访,全被这位县令给搅合了。

    毕竟他今早在街上见到县里的时候,随着县令一声“见过刘金曹!”

    大街上的百姓,不论是带娃子放炮竹的,还是做买卖的,亦或是早起喝粥的,都一下子认识自己了。

    使得这一路走过去,全是一声声的“刘大人好”。

    不时还能看到几位员外远远跟着自己,一副想要找机会巴结自己的样子。

    哪怕是此刻出县。

    刘大人稍微回头望去,还能看到县边依旧有几位员外在干站着。

    同时,他们也是时刻注意着刘大人。

    当如今看到刘大人望来,是立马点头哈腰的行礼。

    要是平常看到这样的事,估计刘大人早就怒斥他们了。

    可此刻好似是将要过年,街里街外都是一片热闹声与炮竹声,打散了这种僵直的气氛。

    又回想起前几日品茶的冬日宁静。

    刘大人倒也没有生气,只是颇感有些无奈。

    或许是自己以前的名声的确不好,才会让这些掌柜们觉得自己会收礼。

    看来年后要改变一些,着重敲打部分人。

    “走。”

    刘大人一声令下,也未去管那些县门口的几位掌柜。

    良文吏看到刘大人直到现在还心情不错,不由得也笑着询问道:“大人,咱们回去的时候,还去先生茶摊那里吗?”

    “不去了,今日是三十。”刘大人紧了紧衣服,“入夜就要过年了,先生兴许也早早收摊回去了。”

    他说着,又瞧了瞧难掩着急神色的三名护卫,“早些回到城里,结束这次行程。然后咱们也早些回去和家里人团聚。”

    “是!”护卫一听这话,精神头又一下子起来了。

    也在之后,他们高高兴兴回去的时候。

    殊不知过年的这一天,茶摊依旧在开着。

    只是今日来往的茶客很少很少,只有两位着急回家的陌生客人。

    急匆匆的歇歇脚,喝杯茶后解渴,就又急匆匆的回去。

    宁郃感觉今日倒是安静的。

    也没有提前收摊,反而直到夜时,亦没有收起。

    就这般清净的补着书。

    补完游记,换了一个心情后再补吴朝图录地图。

    直到凌晨夜深。

    宁郃破天荒的熬了半夜,等这部图录补完,才发现新旧年的交替,倒是如十年来一样,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渡过。

    并且要不是听到远处县里传来的破竹声,宁郃还不知道前一刻已经年到了。

    自然,这过年的一刻,也是宁郃修道十年来每年都必定会熬的夜。

    只是之前是在洞府内过的。

    但如今除了有睡着的梨花以外,远处此刻也有零零星星的破竹声。

    面前还有不少书籍。

    碰到有趣的。

    还能用术法点缀,做成类似于南关大侠的‘法书’。

    法书,也是宁郃刚刚琢磨的一个词。

    泛指书中自成梦界。

    如今,自己已经做成了两本。

    一本是南关大侠,一本是刚刚补好的吴朝图录。

    其中的南北境是自己按照游历时的一路风景所绘。

    以游记的季节填补。

    观之,各地四季风景犹如身临其境。

    宁郃就这样望着图录,先是观看了一遍,才单独把北境的图录取出来。

    之后留下北境真本,再用术法刻录出一个北境副本。

    副本名为《吴北纪》,自成一部法书。

    至于署名..

    宁郃想了想,想起城隍等人唤自己为道长。

    于是落笔

    ‘宁郃道人’

    做完这些。

    宁郃看了看吴北纪。

    倒是忽然想到方道士偶得筑基术法的一幕。

    世间种种,不外乎是一缘法。

    念想间。

    宁郃也把法书掷于高空,又被一阵清风席卷吹向了远方。

    此行无论方向。

    也不知方向。

    且随风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