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iu的,从小弟变上司了。】朱元璋先看见“胡惟庸案”:戳眼。接着看见“蓝玉案”:戳心。

    他又开始疑神疑鬼了:“咱现在没有处置蓝玉了,那军队里的那些蛀虫,不会还在如鱼得水,上下其手吧?"

    朱榈、朱棣纷纷安慰老朱: “爹,别当心,依这光幕东说说、西说说的风格来看,未来那些重要的事情,早晚得被剧透。就算光幕没说到的那些小事,爹你要是有疑心,就再送他们一场泼天富贵,打发他们去找蓝玉吧。"

    朱元璋神色舒适了起来。

    "不是咱自夸,咱是真的称得上一声‘仁慈’!"

    但那‘仁’字,自己的胖大孙子已经用了,自己也不好和大孙儿争。外号就用‘慈’吧。

    慈祖!

    【洪武27年3月,杨文在浙江沿海一带练水军,徐辉祖、安陆侯吴杰被老朱派过去跟着他学,跟着他混。

    5月,镇守太仓。

    老朱他呀,还给杨文练技能点呢,诚如咱们之前说过,辽东的粮食靠渤海湾海运,需要一定的海战技能。】

    老朱抚髯: “咱看好的人,能不练练吗?便如那——”

    他看了一眼李景隆。

    扭过头。

    自己的失败例子。

    "便如那何福,朱棣,你也得多学学。"

    “四哥不用学。”朱楠乐陶陶说, “他们全被四哥打败了。”

    老朱这时不怒反喜,假模假样的叹气: "唉,外人究竟没有像老四那样,能够跟在我身边,被我言传身教。在这一点上,他们倒是吃了大亏啊。"

    【洪武28年,为了讨伐广西龙州土官赵宗寿、奉议等地的叛乱,朱元璋令杨文为主帅,佩征南将军印,韩观、宋晟为副。

    临行前,朱元璋为他写了一首诗《赐都督杨文》。写的很有气势哈,因为写的蛮不错的,被他的好子孙嘉靖copy了,改了改,成了咱们耳熟能详的《送毛伯温》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悬秋水吕虔刀。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马鸣甲胄乾坤肃,风动旌旗日月高。

    (风吹電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世上麒麟终有种,穴中蝼蚁更何逃。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大标铜柱归来日,庭院春深庆百劳。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查重率80%了。】

    老朱: "?"

    老朱:"?!"

    老朱:"!!!!!"

    老朱当场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什么!我这首英雄豪气的诗,就这样被那不肖子孙嘉靖给抄了!人家是兔子不吃窝边草,你是直接抄你祖宗的诗?!你抄也变算了,最后那一句,为何要如此改!还叫那后人,又改出成了淫诗!还成了我们明朝最响亮的诗句之一!"

    老朱真是气得两眼发黑。

    最令他生气的是:

    大家都知道这诗是嘉靖做的,却压根不知道!

    这诗!

    是那嘉靖从他这里抄去的!

    大家:"……"

    怎么说呢。

    相较于活蹦乱跳在他们眼前破防的老朱,他们更同情那被嘉靖如此不走心敷衍的毛伯温。果不其然,那毛伯温最后被流放了..

    这爱啊,本来就不深呐。

    郁新试图解释一下,目前的情况可以说是“诗词化用”,这也是比较常见的……

    比如那《临江仙》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便应来自宋陈与义的‘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而那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应该也是化用自宋张元‘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但是。

    他又品了品。

    觉得查重率还是太高。

    “查重率”,好词啊,记住了√

    【龙州赵宗寿迅速滑跪,朱元璋就让杨文等人去剿奉议等地的叛乱。

    顺带一提,杨文平叛的粮草啊,老朱他………他让安南出(。)

    龙州、安南接壤,老朱让前刑部尚书杨靖给安南发召令,令他们筹备8万石粮食就近运给杨文。】

    郁新敏锐地注意到“前”字。

    他为自己的同僚默哀。这位同僚,洪武23年当的刑部尚书,这5年不到,已经无了啊。想想,自己真是幸运的那一个呢。

    知足.

    惜福。

    【——就,咳,怎么说捏,朱元璋他奉行不干涉藩属国内政不假,但他让藩属国参与我国内政啊, (bushi)。

    一直以来,为了东南亚邦交关系,兔子努力淡化明朝时对藩属国的影响, (比如历史地图的填色),诸如朝贡明朝赔钱一类的说法,深入人心.…

    啊,这……翻开明实录,藩属国的朝贡不止来京城做生意呀。

    过去强势的帝王在任,那真的挺列强竟是我自己的。

    但话说回来,如今的九段线划分已经很给他们脸了,居然还要得寸进尺觊觎南海,这是他们的问题,兔子很仁义了。】

    老朱听了半晌,抓住了重点,皱眉道:“什么列强?真难听。咱们是天朝上国,给他们庇护,他们上贡,有什么问题?他们旁边有人打架,或者他们和别人打架,咱都是会出告谕调停的,叫他们收了兵戈,安居乐业,这才是功在千秋!"

    接着他又注意到南海问题。

    “怎么这南海未来还得大嘴仗?”他一时之间大摇其头,未来那兔子是不错,但现在看来,自己少不得还得为那未来的兔子,做点什么, "看来不止路上要放界碑,海里也得放界碑,这界碑放在哪里呢?"

    他琢磨了起来。

    "嗯……老四,我记得你手下那太监叫郑和是吧?回头看看郑和能到哪里吧!只一个南洋,太局促了!"

    【安南听到,这保护费又得交了,哭诉:我们小国人寡,自己也不够吃。况且,以前送临安的5000

    石,它有水路送已不容易,龙州道路艰难,8万石,臣妾做不到呀。

    ——是的,他们甚至还得自己送过去。

    安南问:能不能就给1万石啊?其他我送金1000两,银2万两替代,可以吗?

    ——是的,不够的还得金银补。

    杨靖听进去了一点,不多,让送米2万石,其他金银代替。

    他在同情安南吗?不,他给朱元璋打小报告。

    ——老大!这安南,国主年幼,政事丞相一人专,丞相实为狡诈!

    杨靖的判断是准确的。这个丞相就是杀了幼主的黎一元,又叫黎季整、胡季整,胡一元。

    是越南胡氏(黎氏)王朝的开国君主。

    1400年称王的,1407年被朱棣灭了,成亡国之人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