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寿命极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什么差别。

    精神进入到暮年。

    这便是一个人的灵魂的极限,精神的极限。

    按照正常来说,精神与身体应该是同时会议老去同时去死,这是生命本来被设计好的结果。

    求生本能使得肉身依然还拥有着活力,依然能够长久的存在着,让灵魂依旧去运转,因为不死,不断的经历,不断的堆砌着记忆。

    又因为维持生的是生命最为根本的活着的欲望,被此所维系的精神体在接下来的生命中堆砌的相关记忆也会开始以此为核心,注意力与思维也都会开始出现变化…

    最终不知不觉中精神心灵整个人的核心完全变成了其它的样子。

    这还只是开始…

    因为永生是没有尽头的,继续的活着,记忆不断的进行着堆砌,思维开始变得古怪…

    在漫长的,足够将自己遗忘的岁月之中,灵魂最终会彻底的腐朽,会变得恶臭难闻,成为常人难以理解的变态,变成了一个陌生的东西,扭曲变态成为妖魔。

    最终成为绝对并非是人类的不可名状的一部分。

    这是智慧与灵魂的荣耀,同样也是智慧与灵魂的诅咒。

    如同佛门所言,因果循环,种下的因,结出的果。

    这种症状人类本身是难以去进行改变,很难去解决的。

    看似问题很简单,精神与肉身的失衡,因为精神没有跟上来,如果精神能够彻底的蜕变,完成精神上的跃迁,也能够如同延长肉身上的寿命一样延缓精神上的活性。

    但问题是人类自身,依靠人类本身的智慧无法完成这般结果。

    哪怕修行,修行者,以自己的道路为核心,凝聚精神核心,蜕变自身,注入活力,也不过是一个糊裱的方子,最终依然会腐朽。

    唯一可以避免朝着这种灵魂的深渊滑落的,目前已知的只有化龙后的圣人,只有这些通过‘大樛’或者说‘菩提’、‘建木’、‘智慧之树’…这般人类之外的,远远的超过人类本身的智慧的某个智慧的源头,完成了精神上的蜕变的存在可以。

    当然,哪怕是圣人也只能保证长时间的非常长时间的精神保持活力,不代表永远。

    因为目前还没有永远。

    这也是大秦帝王自称龙的传人,以及道士们追求羽化长生,追求化龙的一个原因。

    也是很多赵家人对于龙蛇本身异常仇视,对于这条道路厌恶至极,却又非常觊觎的一部分原因。

    相比于其他人,赵家人更容易面临灵魂腐朽的问题,或者可以说这种问题正是在他们身上显现,才开始更加为人所知。

    对于正常人而言,寿命到了也就死了,哪怕求生本能再不想死也没有什么办法。

    天命难违。

    只有他们,暗中影响天下无数多年,拥有着难以想象的资源,可以以此来供养自身。

    这才可以奢侈的,不惜一切代价,维护破碎的瓷器一样,去维系自己那不该活着的生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