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废话文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能上时代周刊的亚洲艺人不多,会有大拼盘的介绍,但能拿到时代周刊大版面甚至是一整个版面的亚洲艺人少之又少,准确说是全球艺人界也不是很多,大部分给的封面都是给足够有分量的人。

    陈少荣现在就是有分量的人,第一,知名度高,第二受众领域广,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开辟了中国风,又是一家企业的最大股东,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就不是简单的做个介绍了,而是给陈少荣一个专访。

    算是对陈少荣非常注重了,这也是陈少荣想要的,他只有打出知名度,才能更好的赚钱。

    未来几年才是他的市场,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全球化铺路,为国际舞台铺路,即使做了这个专访,陈少荣也不会立刻去欧美市场的,因为那还不够,他要在亚洲彻底爆火了,不怕被人偷家,才可以放肆去欧美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这类专访很多都是通过经纪人中间沟通,内娱大部分是要提问稿,然后再进行修改哪些可以问,哪些不可以问。

    但最后大多都没用,因为提问时候,主持人不会按照事先安排好的问,还有一份内娱艺人干脆不接受专访,但这样只能被对方单方面写了,也不客观,之后还要自己解释辟谣。

    其实西方媒体的采访,大家不爱接受的原因是坑太多了,你不知道哪句话是坑。

    如果没有海外生活背景,有些话艺人觉得没问题,可能就是大问题,会产生不好的结果。

    陈少荣不怕这些,专访是订在陈少荣在申城的家里,之所以订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是陈少荣提前准备好的专访场景。

    他早就布置好了,就等着一些国外媒体对他采访,他都提前设计安排好了。

    他从R本飞到申城,提前一天准备好了一切,等到时代周刊团队来后,陈少荣为他们打开门,和女主持人做了个拥抱。

    摄像团队只有两人,一般这类杂志报刊采访大多是文字形式的,但由于短视频的普及,现在很多传统杂志报刊,都向视频化靠拢,一个传统线下实体杂志,一个线上短视频和图文版。

    就是一个内容三个赛道传播,获取最大的流量变现,很少有媒体现在做纯粹单一板块了,例如报刊杂志也没有只做传统报刊杂志了。

    但内容会有些许区分,实体这一块去减少一些娱乐性多一些严谨性,互联网上会多一些娱乐性。

    “你好RONG,我是丽娜,这是摄影师威尔,这是摄影师迈克,很高兴见到你。”女主持人说道。

    “你好丽娜小姐,你好威尔老哥,迈克老哥,很开心和你们相遇,这是我为你们准备的一份小礼物,是我自己制作的手工挂件。”陈少荣送上了三个钥匙扣,都是木质的,这个东西是可以收的,不算贵重物品,还是陈少荣的手工制品。

    陈少荣在这一点拿捏的恰到好处,他知道面对镜头可以送什么,也展现了他会雕刻的技能。

    “哇偶~这很棒,我很喜欢,谢谢你的礼物,那么,我们在哪里进行采访呢?”丽娜问道。

    “这边。”陈少荣把丽娜带到了窗边的圆桌前,他这套房子是江景大平层,三梯一户,三部电梯一层一户人家。

    房屋面积是四百五十六平方,位于三十二层,可以俯瞰江景,还有

    这是陈少荣精挑细选的房源,景色没的说,最主要它适合出片,可以让人看到魔都的繁华和现代化,他知道这样做对他有好处,通过他的画面让国外的人看到华夏的繁华。

    陈少荣非常清楚,这世界还是穷人多,而大部分穷困地区对于有钱的定义就是来自于以前的欧美影片里展现的高楼大厦,这也是陈少荣为什么把地点选择在申城的原因。

    就是为了让这个镜头展现出这里的繁华,如果弄个别墅采访,别人只认为是陈少荣这个人有钱,对于陈少荣所在的地区很多人就是通过一段视频去认定一些事。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外对于华夏的熟悉度,近些年最高的就是魔都,因为魔都真的随手拍都出片,就是看起来很繁华,很多老外过来玩,定位魔都,拍的照片上传发布后,让人看到了魔都的繁华。

    往往去和一群人讲人文,讲自然风光,讲历史等,他们就觉得这有什么?但只要一展现高楼大厦和各种现代化的东西,他们就惊讶好先进好繁华。

    其实这一点也不意外,骨子里的贫穷认知,很多老外的认知其实没大家想象的那么高,理解成暴发户思维其实更贴切,毕竟欧美大部分区域富也就富这百年,大部分时间还是穷。

    大家所说的面子工程,真的在某些时刻是非常受用的,因为大部分人对一个城市的印象就来源于建筑物,直观视觉印象,陈少荣选择的这个地方还非常适合做背景容易出片。

    丽娜落座后看向窗外,陈少荣知道,他猜对了,丽娜喜欢这个景色。

    大部分人都有一览众山小的心理,尤其在繁华的都市圈看向性不可为,只有看惯了,待久的人才可以脚踏实地的不在乎这些。

    摄影师也多给了窗外镜头几个画面,但很快就进入了采访阶段。

    陈少荣安排的这个背景很简洁,一张白色的桌子,白色的椅子,没什么障碍物,空间很大,座子上有两个高脚杯,里面有半杯红酒。

    这一切都是陈少荣为了采访安排的,包括他的着装,一身白色的休闲西装内搭白色打底衫。

    夹上麦克风后,丽娜看向陈少荣没有过多的废话,对着镜头简单的介绍了陈少荣后就直接开文道:“你在亚洲范围,现在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艺人,是中国风的开创者,但你也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艺人。

    在传统的认知里,大部分华夏艺人都是比较内敛的,是比较谦逊的,不喜欢表现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性格。

    而你是非常张扬的,非常外露的,你怎么看待你自己的这一面?

    或者说,你这一面,是否和你一些经历有关?”

    看似是个普通的问题,里面的门道是有的,陈少荣笑着看向对方问道:“首先,没有传统认知一说,是不了解华夏的人给予华夏的错误认知,就像这窗外的景色。

    你信不信这个采访播出去后,还有的国家以为这是P的,或者认为这不是华夏,他们对于华夏的认知都是来自于一些无良媒体的恶意引导。

    这世界很大,不要坐井观天,多出去走走,来华夏看看,华夏的年轻人都非常的有个性有自我想法。

    表现自我展现生活这才是当今华夏年轻人的状态,不止我这样,是大部分现在的华夏年轻人都这样,还是那句话来华夏看看吧,或许才知道华夏并不是家想象的那样。”

    丽娜看了一眼陈少荣,这家伙回答的滴水不漏啊,没有说自己,而是把自己融入集体,这就不会突出自我。

    不会显得他那么标新立异和特立独行,简单的说他阻断了丽娜下一步的问题,比如是否因为和你在国外留过学有关等等,怎么看待中西方文化等。

    “我知道你除了音乐人外,还是上市集团华星公司的最大股东,我可以说华星的老板就是你吗?

    企业家和艺人这两种身份,你是如何切换的,你更喜欢哪个身份?”丽娜再次问道。

    陈少荣看向丽娜说道:“我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着安心写书,因为在那个瞬间我是快乐的是放松的。

    我是可以通过文字和千千万万个朋友们认识,艺人这个身份是我想要表达自我的一面,我喜欢在舞台上和大家互动,它不是全部的我,就像写作时的我一样,也是我的一部分。

    至于你说的华星,华星是一家上市公司,不存在老板一说,公司是全体股民的,我只是占股高一些,所有公司运作都交给了职业经理人管理,我不参与公司管理。

    当然,在重大决策上我会站出来的,我要保证大集体的利益,我并不觉得我是个商人,财富只是现实的。

    从社会中来,终流向回到社会中,我只是暂时帮大家保管了一笔财富罢了,最终还是会流向社会的。

    我也算不上企业家,华星公司是我父亲留给我的,华星对于我而言更多的不只是简单商业这些,而是一种传承,一种我和父亲连接的桥梁。”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