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道路长且缓(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之刮目相看,暗赞不愧是被守护灵-司幽主动选择的人。

    到了后来,甚至连红晶和蒲朱夏也都闻讯而来,在侧旁听,并连呼受益匪浅。

    没错,蒲朱夏也是拥有守护灵的,虽然她并未展示过,但姬玉猜测应该是和金或火属性有关的。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让姬玉大大的提高了对蒲朱夏的重视程度。

    蒲元能拥有什么样的力量,锻造技艺能达到什么程度,以及是否愿意效忠于自己,那都是说不好的事情。

    但在目前来看,蒲朱夏就已经很强了,并且她还对自己表现得十分友善,那姬玉自然要抓住机会,争取把对方永远留下来了。

    蒲朱夏也的确没有辜负姬玉的期待,尽管在行军途中,并不具备足够的条件,可在多次尝试之后,她还是用封豨和朱厌的骨头,制成了一些护腕、护心甲。

    虽然看起来只是些小玩意,系统的评价中只是最普通的黄级,但基于材质的优越性,对于提升普通士兵们的战场存活率,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

    而且关键在于它们的做工简单,耗费材料很少,因此成品的数量非常多,蒲朱夏一次性制造了四十多套。

    除了孙观和李典等人全都有份以外,姬玉还把其中一部分赏赐给了最近表现最为出色的队率之流,剩下的则收了起来,准备当作之后的奖品。

    然后就是马鞍了。

    这玩意其实技术并不算特别高端,之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盛行,在姬玉看来,完全是因为战马的进化以及需求的问题。

    马匹的驯化历史要远远短于牛、羊等家畜,在商周时期,大多数战马的体型和身高等等,都不足以承载骑兵发动正面冲锋。

    到了秦朝,也基本上是将战马用于战车。

    六韬曾记载:故车骑不敌战,则一骑不能当步卒一人。

    那个时候的大多数骑兵基本上采取了“行军时骑马,作战时下马”的作战策略,既然不需要骑马打仗,自然也就不需要马镫了。

    不是完全没有骑兵,而是需要耗费的代价太高,战马和骑兵都需要精挑细选,外加多年的训练,却有可能一战而陨,可以说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一直到了汉朝,经过长期的驯化,战马的质量得到了较高的提升。

    又在与匈奴战斗时,发现骑射怎么也不可能玩得过对方,所以才决定扬长避短,用正面冲锋的方式来击败匈奴的看家本领。

    得益于卫青、霍去病等的大将不断改良和发扬,到了现在,骑兵冲锋的战术已经十分成熟了。wap..com

    既然要近身搏斗,就要保持良好的平衡,马镫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再加上锻造工艺的发展,就算没有姬玉,也迟早会有其他人发明出马镫。

    公孙白马、曹魏虎豹骑、并州狼骑、西凉马家,三国时期也是骑兵大展神威的时代。

    蒲朱夏以封豨之骨制成的马镫,连赵云都赞不绝口。

    赵云的骑术超绝,甚至能用马玩漂移,但有了马镫,他自然也能省些力气。

    又过了几天,李典已经开始能初步的驾驭体内的寒冰之力,同时他的脸色也明显好转了许多。

    只可惜,姬玉却并未从赵云的传授中获益太多。

    按照赵云所说,守护灵也是拥有一定智慧和微弱的自我意识的存在,也会有个人的偏爱,因此从来都是守护灵选择主人,而非反过来。

    可对于姬玉来说,除了最开始青龙附身时对他说了几句,之后他就再也听到过守护灵主动发出过任何动静。

    赵云还说,所有守护灵的宿主,都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逐步掌握守护灵的各项力量,红晶和蒲朱夏也都是满脸的认同。

    而不管是青龙还是应龙和白龙的分灵,与姬玉之间的契合度都是100%...

    一旦出现了能力,就会立刻被姬玉所掌握,一旦掌握,就直接完全的精通了,压根就不需要学习的过程。

    这应该都不仅仅是青龙之力所给予的强化了,更大可能,是穿越带给姬玉的外挂?

    同时很多人都发现了,李典似乎极其喜爱读书,几乎是手不释卷,而且他竟然随身带着三略和六韬等兵书,这就越发看出来李家的底蕴了。

    汉朝是明确禁止民间有兵书流传的,黄巾军的渠帅们普遍在指挥方面那么废物,也是有原因的。

    其他书的流传度也非常小,因为世家豪族等等也全都会自发的遵守这个规则。

    谁都不傻,大家都明白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