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初见中郎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截止到目前为止,黄巾军顶多就是吞食丹药、施展符水之术,临阵强化一些勇气和力量罢了。

    这的确可以让黄巾军的战力得到少许的强化,但还远远称不上的麻烦。

    这一直让他们都十分不解,毕竟朝廷之所以对黄巾军和太平道如此戒惧,就是因为他们真的拥有法术。

    现在再结合一下姬玉所提供的情报,皇甫嵩顿时就明白了。

    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黄巾军必定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麻痹己方,再趁机施以致命一击。

    朱儁想的则更多一些,或许黄巾军不仅仅是想要寻找机会,还想要拖延时间,准备其他阴谋,比如说召唤更多、更强的妖怪!

    所以朱儁毫不犹豫的把这个担忧说了出来。

    听完之后,皇甫嵩越发皱眉,随即他闷哼一声:“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为惊乱!”

    朱儁点头:“不错,正值盛夏,天干物燥,宜用火攻。”

    他们本来是打算再熬一下黄巾军,一来是夏季进行战斗,对于体力的消耗太大,贸然出击,如果不能一举取胜,反而有可能使己方陷入不利状态。

    二来是因为黄巾军提前事泄,兵器和粮草等准备的都并不充分,再拖上一段时间,黄巾军就有可能缺粮,届时敌人就算没有不攻自败,也必定会露出些许破绽。

    可事已至此,为了避免再生变故,他们必须要改变计划了!

    两位中郎将那边事情,姬玉暂时不清楚,他只是和那位被称为“南容”的武将进行接洽。

    然后他发现对方也是个不小的名人。

    其全名为傅燮(xiè),字南容,是皇甫嵩原本治理的北地郡出身,现担任护军司马之职,也是皇甫嵩的真正心腹。

    但他也不单单是靠皇甫嵩的关系,更多的还是全凭自身的才干。

    他祖上是大名鼎鼎的傅介子,汉昭帝时期,匈奴与楼兰、龟兹勾结,杀害汉朝使臣,于是傅介子就主动请求出使大宛。

    傅介子拿着皇帝的诏书,当面痛斥楼兰王和龟兹王,又仅仅带了两名勇士,就在酒宴之上成功斩杀楼兰王。

    而且事后还能功成身退,被封侯,这是真正的猛人无疑。

    这位傅燮作为名门将才之后,又师从太尉刘宽,举孝廉出身,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武双全。

    在那位为他孝廉的官员逝世之后,他一度弃官去服丧,直到黄巾乱起,他直接就被拜为护军司马。

    在出征之前,傅燮还上书给汉灵帝,论述了一番黄巾之乱的根源,并直言宦官也是源头之一,因此名噪一时。

    尽管中常侍赵忠在看到了这一奏章之后,感觉非常的不满,却也拿傅燮没有半点办法,因为连皇帝都对傅燮的印象很不错。

    在历史上,等黄巾之乱被平定后,再过一段时间,凉州羌乱,傅燮的顶头上司不听忠言,使汉军落败,也使得傅燮困守孤城。

    在落败之时,有数千名羌人下马叩首,请求他勿作玉石俱焚之举,并情愿退出叛军,只为护送他安全返乡。

    当时与他对垒的是韩遂等人,但韩遂他们也不敢阻止那些羌人这种堪称叛乱的行为。

    自古以来,能让敌人如此敬重者,姬玉实在想不到第二个。

    作为忠烈之后的傅燮当然不可能损坏气节,他最后选择与城俱亡。

    他也因此被称为汉朝最后的义士,谥号“壮节”,这是朝廷与世人对他的肯定。

    可惜这样一位名人义士,大概因为死得比较早,未被三国演义记载,所以导致在后世的知名度非常非常低。

    但既然姬玉知道对方的名字,他自然会尝试着真心与之交往了。

    而且在离得只有几步之远的时候,一种并不算陌生的亲切感,也从对方的身上传了过来。

    姬玉稍微想了想,立刻就明白了,这种感觉,和之前那名叫“宁儿”的少女十分类似,虽然要淡薄了许多倍,但的确是真实存在的。

    这大概说明在傅燮的身上,很可能也有某种和青龙有关的守护灵,或者特殊宝物的存在。

    作为皇甫嵩的心腹大将,傅燮也是知道一部分内情的,所以他对于姬玉的态度也很不错,因为姬玉的情报很可能会让己方避免一次失败。

    但在事关粮草等一应事务的时候,他还是秉公处理。

    按照他所说,由于姬玉这次的情报非常重要,所以两位中郎将赏赐姬玉五百石粮草,并破格允许姬玉在军中以优惠价格购买粮草、弓弩、铠甲等一应物资。

    这可是其他大多数义勇军们都不具备的资格。

    因为朝廷本来就会在有战功后进行封赏,哪可能还愿意搭上更多的钱财呢?.CoM

    同时傅燮还直言,因为黄巾军有可能驱役妖怪作战,所以两位中郎将也说了,若是姬玉钱财不够的话,也可以通过上缴妖怪的尸体来交换一定的物资。

    这对于姬玉来说,更是个非常不错的消息。

    蒲朱夏那边的确是要用妖怪的尸骨来锻造武器和战甲等等,可妖怪身上也不全都是能用的,拿出一部分残骸来换取物资,岂不是两全其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