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朕也要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广告是本站能长期运行的根本,关闭广告之前,请点一次广告。    完整阅读请进入笑_ィ圭人_紋-壆。 ,阅读前需要关闭广告拦截及退出阅读模式

    霍善也认出了司马迁,这人问题很多, 可见平时也是极其好的。好的人肯定知道很多有趣的事!    等司马迁给太子刘据行过礼, 他便过去问人家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都去过哪些地方。    别的还好,提到去过的地方司马迁能说的可就多了,他曾经从长安出发,绕着襄樊、长沙、庐山、会稽、临淄、开封这一路线走了一圈,约等于进环大汉旅行。    当然了,在大汉能支持这种环大汉旅行的人家必然不穷。光听司马这个姓氏就知道了?『来[笑*人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祖上大小得是个官,才能以官名为姓。    传到司马迁祖父这一辈,他祖父按照当时的政策拿大批粮食换了个末等爵位,司马迁父子俩得以免除徭役,便可以待在家里专心读书了。    这读得起书的人家,那可就更富裕了。    司马迁的父亲如今还在刘彻当太史令,司马迁环游大汉归来后也因为其父的缘故当了郎中。    这类郎官一般都是官宦子弟的起步官职,在汉朝前期还是挺值钱,像司马迁、霍光他们便是先当个郎中在刘彻面前露了脸,后来便渐渐受到重用。    不过同样是官宦子弟,也有聊得来和聊不来的圈子。    司马迁这种清贵之家养出来的年轻人,从小接受的就是精英教育,拜的师也都是当世名儒。    像司马迁的老师一个是董仲舒,一个是孔安国,前者自不必说,后者直接便是孔子后人,这样成长起来的司马迁天然便更亲近于同样出身的同伴。    像霍光这种出身无名小吏家庭、且还是走外戚关系当上郎官的家伙,往往不在他们的结交之列。    今儿若是刘彻只让司马迁来教卫霍两家的孩子,司马迁心里肯定是不太乐意的,若只是在教太子的时候顺便教教的话倒没什么问题。    司马迁对霍善也印象深刻。    既然还没开始讲课,司马迁就跟霍善他们聊了聊自己游历见闻。    他没想到的是……这一讲就有点刹不住车。    因为霍善也特别能提问,你才刚讲完一段,他就给你抛出新问题来。    这些问题往往不难回答,而且很能勾起你的分享欲,司马迁一不小心⑩([(Xiao jia  ren.com)])『来[笑*⑩人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xiAojiaRen)?(c0m)就跟着他的问题讲了半天。    几个小孩听得津津有味。    等到有人过来通知说刘彻召他们过去一同用膳,司马迁才意识到出大事了。    怎么办?([(Xiao jia  ren.com)])『来[笑*人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xiAojiaRen)?(c0m)?    上岗第一天什么课都没讲,光跟太子讲起自己的壮游经历了!    这位后世赫赫有名的太史公一下子慌了神。    司马迁眼下到底才二十多岁,远没到后来那毅然遭受一次又一次宫刑的冷静沉着。    他眼神复杂地看向霍善,只盼着一会刘彻不要太生气,否则天子一怒这种事儿还真不是他一个郎中能承受的。    霍善没收到司马迁投来的眼神,他虽然不知道这堂课和《春秋》有什么关系(更不知道是因为他才变得和《春秋》毫无关系),却还是欢快地跑向那个他已经混熟了的内侍,积极发问:“是吃馒头吗?”    内侍是最懂圣心的,知道霍善如今是御前的小红人,自是含笑回道:“对的。”    霍善马上招呼自家几个表叔吃馒头去。    当然,他还是很尊师重道的,并没有忘记教了他们一下午的司马迁。    他热情地招呼司马迁一起过去刘彻那儿蹭饭。    司马迁很想假装自己不存在,可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他知道自己肯定是躲不过的了。    唉,还是太年轻啊,换个年纪大些、脾气沉稳些的人来讲课便不会犯这种可以轻易避免的错误。    司马迁心情沉重地跟着几个孩子前去拜见刘彻。    刘彻当了这么多年皇帝,远远瞧见司马迁那表情就知道这次授课可能不太顺利。    刘彻朝霍善招手,让霍善坐到近前来,笑着问他刚才都了什么。    霍善本就是到新东西后恨不得马上给人分享的,立刻给刘彻归纳总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这句话是李时珍以前偶然感慨时说的,霍善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就像医一样,埋头读医书哪里有让李时珍他们带着到处走有意思呢?    今儿司马迁给他们讲了自己游历的经过,霍善便记住了许多东西。    他就着“行万里路”这件事给刘彻讲起司马迁说的那些地方风俗与传说故事,表示自己记住了春申君的宫室超大,治水那个大禹的坟墓在会稽,以及孔子的故乡是曲阜!    刘彻听得微讶。    没想到司马迁一下午竟能给霍善他们讲这么多东西。    刘彻问:“这跟你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什么关系?”    霍善道:“这些地方司马郎中都去过,所以他才讲得这么有意思。我要是去过了,肯定更不会忘记这些人了!”    他还是刘彻讨论春申君宫室超大的原因,肯定是因为他们战国四公子都特别爱养门客,动不动就食客三千的,不把家建大点怎么住得下这许多人!    提到食客,霍善又有了新鲜的疑问:“您说他们给食客管饭不?这么多人的饭,得多少厨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