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1 章(【统统变甜】...)(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只是看到汲黯说是要选秀才,苏轼不免又张嘴就来:“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霍善问苏轼是什么意思。     苏轼说道:“这讲的就是汉末连皇帝都带头卖官鬻爵,底下的人有样样,所以整个大汉的人才选拔制度彻底坏掉了,选出来的秀才呢,没几个是读过书的;选出来的大孝子呢,都不跟自己父母住一块!”     卖官鬻爵这件事并不是汉末才开始的,早在汉帝时期,晁错这个改革爱好者就积极上书提议效仿商鞅实施“粟爵粟伍”“武爵武伍”双线并行的政策。     也就是说你想获得爵位或者军中的实职,有两条路子可以走,一条是捐粟,也就是给边关输送军粮;一条则是正儿八经地攒军功。     人家出钱出粮出人把军饷运到边关,也算是军队后勤吧,给个爵位并不过分。     这个政策一路实施到刘彻登基之后,更是因为缺钱打匈奴而大力推广,都快导致整个大汉遍地都是不用服劳役的末等爵了。     所以这也不能说后来汉桓帝、汉灵帝他们胡来,都是刘彻他们这些祖宗带的好头啊!     霍善恍然了悟。     他让人把汲黯的订单拿去排队,自己则是趁着苏轼在那品鉴汲黯真迹的空档提笔给汲黯回信。     回信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不知您对卖官鬻爵这件事有何看法?听说有首童谣叫“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云云,您听说过这种情况吗?您选出来的秀才和孝廉会有这种问题吗?如果有的话你觉得应该如何解决呢?……     苏轼品读完汲黯分享的大汉地方官管理经验,转头一瞧,就见霍善正现现卖地在信中向汲黯提问。     苏轼:?????     倒也不必这么好。     苏轼反省了片刻,对霍善说道:“他回信了记得发给我看看。”     霍善道:“你到时候自己过来看不就行了吗?”     苏轼道:“也行,收到回信了喊我一声。”     霍善连连点头。     苏轼便回去了。     这次苏轼纯粹是来帮忙筹办灯会兼休疗养,药没吃多少,给的诊金不算太多,不过倒是给霍善带来个挺有趣的技能——     【嫁接保活(一次性技能道具)】     霍善回忆了一下,想起苏轼刚来那会儿给他吹嘘过,说是他妻子王闰之特别会嫁接黑牡丹。当时他只好奇过黑牡丹是什么,却没关心过啥是嫁接。     看了介绍他才知道,嫁接居然有许多妙处。     比如一株花很难种活,即便种活了也要很久才能开花。可要是把这种花的枝条嫁接到容易成活、健壮无比的砧木上,它说不准就能靠着砧木的供给当年开花!     不仅牡丹这样的观赏花卉可以进行嫁接,果树也可以!     给酸酸的果树嫁接上甜甜的果枝,它就能结出甜果了!     霍善看得两眼一亮,第二天就跑去找李长生说起这件事。     他要让许许多多酸果树统统变甜!     李长生:?     了解完霍善的话是什么意思以后,李长生说道:“等天气转暖后再试试看。”     霍善应得很快:“好!”     有师父帮他记住这件事,他就不用惦记了! 广告是本站能长期运行的根本,关闭广告之前,请点一次广告。    完整阅读要请进入笑_ィ圭人_小-说。 ,阅读前需关闭广告拦截及退出阅读模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