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6 章(【这样挺好】...)(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小孩子本来就该开开心心玩耍,有个事情给他忙活忙活也挺好。     只是听霍善说其中几个发墓传奇故事的原型都有茂陵的份,李长生还是忍不住叮嘱道:“你可千万别在陛下面前说漏嘴。”     霍善信誓旦旦地表示绝对不会。     李长生:“……”     他怎么这么不信呢?     接下来几天,霍善都在接收苏轼他们传过来的戏本子。     在元曲盛行之前,民间和宫廷也是有那么一批“戏子”的,秦汉时期他们被称为俳优。     俳优之中有专门给人逗乐的,也有暗中在戏里夹带讽刺内容暗骂皇权、官府乃至于乡绅豪强的。像刘彻就爱把东方朔带在身边解闷,有人认为刘彻就是把他当俳优来对待。     要写后世那种雅的戏可能得精雕细琢,写这种只需要对白足够震撼人心、情节足够引起热议的命题俳优戏,对袁枚他们而言简直小菜一碟。     霍善快速集齐几份大伙一起修改出来的戏,溜达去找司马迁探讨选角事宜。     没错,司马迁目前在太守府中是管人事的。     碰上天子巡幸江夏郡这种大事,司马迁每天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地在太守府干活,晚上还要去关心自家随驾而来的老爹吃得习不习惯、睡得习不习惯。     整个人都处于很紧绷的状态。     到底还是个没经历过太多事的年轻人。     今儿一早,司马迁右眼眼皮就一直跳个没完。     不妙,不妙,似乎有什么不好的事正在发生。     瞧见霍善抱着叠稿过来了,司马迁的眼皮就跳得更厉害了。     只是都迎面碰上了,司马迁也不好转身就走。     霍善做事一向不磨蹭,见到司马迁后立刻拉着司马迁让他通知城中俳优过来试戏。实在凑不齐人的话,临时拉几个上台后不会怯场的壮丁来也可以。     司马迁早就听闻霍善要排戏的事,目光不由落到了霍善那叠稿上:“你已经准备好戏了?”     霍善点头如捣蒜,大方地把自己整理出来的戏稿子拿给司马迁看。     这些戏对俳优的化程度要求不是很高,只要知道大体情节,只管你来我往地演出来就可以了。     而情节往往也非常简单,像取材于茂陵失书的《金箱藏经》,只需演个发现金箱、送回金箱、辨认金箱、抱箱痛哭就完事。     司马迁一向是爱搜集各种传说故事的,一开始读那叠稿就有点停不下来的感觉。     明明是极其寻常的教化故事,读起来怎么就这么让人欲罢不能?     《金箱藏经》读完了,接下来就是《真假孝廉》,这是围绕着“举孝廉,父别居”来讲的。     故事有两位主人翁,一位叫贾孝,一位叫甄孝。     贾孝在其父生前任他自生自灭,其父死后却大办丧礼装孝子,偏偏考察孝廉的人过来以后看到他哭得那般情真意切,又把丧礼办得那般隆重,当场把他举荐给朝廷!     而甄孝因为悉心侍奉生病父母、掏空家底为父母治病,以至于在父母亡故后无钱料理丧事,自责地在父母灵前哭得肝肠寸断。     考察者见他家中只余一草堂,给父母准备的棺木也十分简陋,登时觉得他不孝至极,判他一个永不录用!     司马迁看得痛骂出声,直呼从未见过如此荒唐之事。     这个举荐人难道不去核实一下的吗?     简直草率到令人发指!     再往下看,这样的国家自然很快要完蛋了,下一个故事就是《曹操发墓》了。     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其中有个叫曹操的诸侯,个头短小,心却不小,他因为自己无钱打仗,决定效仿前辈们干点缺德事。他设立了发丘中郎将以及摸金校尉,进行有组织有纪律地发墓行为,凡是瞧着有点规模的陵墓都遭了他的毒手!     什么王侯将相,什么孝子贤孙,就是你们最喜欢往墓室里塞金银珠宝对吧,那我就笑纳了!     这些墓主人生前绝不会想到,竟是这些他们到死都放不下的金银与珍宝害得他们最终曝尸荒野!     曹操靠着发墓得来的庞大军资成为了一代枭雄,正是因为自己起家时干了那样的缺德事,他坚决不让儿女给自己搞丰厚的陪葬,死前叮嘱妻妾们把自己房间里用剩的香都拿去分掉了。     据说除了薄葬以外,曹操还设置了许多疑冢,让人无从知晓他的尸骨到底埋在哪儿。     这可全都是凭借老曹自己丰富的发墓经验而琢磨出来的举措啊!     看来他也很懂盗人者人恒盗之的道理。     司马迁读完这三个故事,就明白霍善的意图了。他说道:“你想推行薄葬?”     霍善仰头看司马迁:“薄葬不好吗?”     司马迁当然不可能说不好,他也是赞同薄葬的,比如劝说孝皇帝简丧薄葬的人就获得了他的高度赞誉。     只是刘彻可没他祖父孝皇帝那么好劝。     司马迁认真说道:“这样挺好。”     他便与霍善一起去筛选适合上台演出的俳优,并爽快地应下监督这些人排演的差使。 广告是本站能长期运行的根本,关闭广告之前,请点一次广告。    完整阅读要请进入笑_ィ圭人_小-说。 ,阅读前需关闭广告拦截及退出阅读模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