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8 章(【营造高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辛苦的肯定是别人。

    霍善当晚就开始聚众摇人。

    看看能不能摇个专业人才过来负责建造行宫这个项目。

    这次苏轼推荐了一个人才,叫李诫。这人虽然不太出名,甚至连史书都没有为他立传,但他奉旨修纂过一本非常有名的书:《营造法式》。

    他在北宋时期出任将作少监,这个职务就是管着各种营造事宜,替朝廷主持修建过包括从宫殿、宫到开封府衙等大工程。他只比苏轼大两岁,目前也还健在,大可以把他邀请过来住持此事。

    目前《营造法式》正好刚重修完毕,苏轼觉得这人负责个行宫营造完全是小意思。

    霍善欣然记下李诫的情况,翌日一早就把这个内推人才给邀过来了。

    现在霍善对医馆各项功能都已经使用得挺熟练了,至少邀请患者的时候不确定性小了很多,这次过来的便是与苏轼同一时期的李诫。

    他已经六十多岁,身体上的毛病当然不少。他刚奉命重修完二十多卷的《营造法式》,整天核对图纸和数据,眼睛都快看瞎了。

    霍善便给他配了副眼镜,这个他们是可以带回去的。

    宋代倒也有人尝试磨水晶来解决视力减退问题,只不过霍善这眼镜是医馆出品,提供验眼配镜一条龙服务,李诫戴上以后惊为天镜。

    倘若医馆有个评分系统,李诫高低都得打个五星好评!

    苏轼他们得知还有这等好东西,纷纷表示自己也要配。

    反正有特殊患者在的时候医馆资源是开放的,霍善来者不拒,谁要都给他们配。

    就连嬴政和李世民这两个视力没啥问题的都搞了副平光镜回去。

    时不时戴起来震惊群臣。

    以至于霍善很快收到几个上门出诊请求,说是满朝武有不少人想配眼镜。

    包括但不限于近视的,老花的,以及单纯想装逼的。

    霍善:?

    考虑到眼镜是个暴利行业,而且自己这边还是零成本,霍善大方地给他们排了个期。

    霍善这边勤勤恳恳地穿梭在各朝各代开展配镜业务,李诫这个经验丰富的总工程师也很快规划好行宫的选址以及大致建筑。

    他还带来了宋朝成熟的烧砖技术。

    说是他带来的也不太恰当,潘季驯这个治水高手也略通一二,两个在各自领域都做到了专精的建筑工程师/治河工程师一见如故,在交流群里探讨了挺多技术问题。

    现在霍善拥有的是明代优化版烧砖技术,足以高效率地给行宫烧出筑墙用砖了!

    汉代也有砖,但是烧砖技术不算特别成熟,大多都还只是起点缀作用。

    以前霍善对住处没什么要求,来到江夏郡后直接住前任太守留下的府衙,竟是没想过要琢磨这玩意。

    现在要为造行宫建个砖厂,霍善便心动了,决定在行宫那边也给自己建个宽敞舒适的新府衙,不仅要用上青砖,还要用上玻璃!

    既然要建新城区,那把府衙搬迁过去有什么问题?

    他还让李诫帮他规划好新城区,必须要把排污防涝给考虑进去,不能像隋朝营造长安那样连污水以及垃圾处理问题都没想过怎么解决!

    负责本次营建工作的总工程师李诫对霍善的要求照单全收。

    他本来就热衷于建筑行业,现在有此奇遇当然是想放开手脚去营造!

    而且像霍善这种能提明确要求的甲方真的很不错。

    俗话说得好,不怕甲方提意见,就怕甲方说随便!

    李诫很快给霍善出了图纸,只是这建材方面可能得慢慢筹备,工期不会太短。

    古时建房是挺快的,人手充足的话二五个月就能把一座行宫建好,难就难在建材筹备、建材运输以及工程规划这几块而已。

    李诫是干惯了大工程的,统筹规划起来一点都不虚,差的是霍善这边得把一些汉代还没有的工具以及材料捣鼓出来了。

    霍善听后也一点都不虚,列好需求清单就去……找他师父李长生。

    师父,来活了,来活了!

    李长生:?

    真是好孝顺一徒弟啊。

    不过这一套建材作坊营建起来、这一批建筑人才培训出来,他们江夏郡可以造出结实漂亮又别有雅趣的建筑,想来是一条相当不错的产业链。

     广告是本站能长期运行的根本,关闭广告之前,请点一次广告。    完整阅读要请进入笑_#%人_小-説。 ,阅读前需关闭广告拦截及退出阅读模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