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章 五十五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庭芝在漫天烽火中闭上眼,沉沉睡去。

    他觉得倦怠而悲切,好似做了一场深渊无边的长梦。

    梦里,有人端肃凛然,自一片明光中向他伸出手,要将他拉出这一片国破家亡的深渊。

    他茫然地想,怎么会有人来呢,扬州已经是彻彻底底的一座孤城了。

    已经到了这个时候,谁还能来救一救我,救一救扬州子民……

    眼下是德佑二年二月,扬州城已经陷入重围将近一年之久。

    元兵大军围城,在名将阿术的率领下,切断一切与外界通行的途径,他们已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城中粮食无以为继,已然完全是一片炼狱之景象。

    南宋的国家军防,素来皆倚重扬州城,襟山带水,大军驻扎于此,与江淮连成一线。

    然而,自上游的襄阳、建康先后被元人攻占扫平,扬州的地缘优势也就荡然无存。

    阿术大军控扼长江天险,修楼橹,筑藩篱,平铺江心石台,一步步操作下来,直接就将扬州城变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如果单纯只是军事地形困难,倒也算不得什么,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人身上。

    扬州守将李庭芝,是当朝大将军、淮东制置使,在朝野威信极高,同时也是岳家军的四代目。

    他的恩师孟珙是岳家军第三代将领,岳飞部将孟林之孙,前任的第二代领袖则是毕再遇,岳飞部将毕进之子。

    孟珙当年曾力挽狂澜,收复襄樊,屡败蒙古,取得了宋元战争中本方有史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

    时人将他比为岳飞,称南渡以来,唯此二人而已。

    甚至有人说,孟珙不死,则宋不灭。

    之前岳家军的三代领袖,岳飞、毕再遇、孟珙,都在忙着北伐抗击胡人,收复失地,北定河山。这是一系列连绵不绝的传承,正如英魂不朽,星火不灭。

    到了四代目李庭芝这里,出了点意外。

    之前三代都是皎若骄阳,来去如风,所向披靡的璀璨将星,在战场上从无败绩,一言不合就打得敌人全军升天。

    至于本人的武艺战略,那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在世的时候谁敢正面撄锋啊。

    也正因为他们太强了,只有背后的冷箭才能伤到他们,所以最后都倒在了自己人手中。

    李庭芝比起前面三代,虽然有一些才智和能力,但不多。

    他年少登进士,以文才出名,最擅长的是吟风弄月、安抚民生,而不是军事上纵横捭阖。

    如今在孟珙死后,被赶鸭子上架,文人掌兵,只能是一路磕磕绊绊,沐浴着血与火艰难成长,多年来南征北战,也勉强能称得上一声战功卓著。

    然而......

    李庭芝却很好地继承了岳家军“被自己人害死”的传统。

    从岳飞本人开始,岳家军的各代菁英仿佛陷入了什么奇怪的诅咒。

    二代目毕再遇,因为皇帝的求

    和、文官的弹劾诬告,一贬再贬,晚年郁郁而终。

    三代目孟珙,在多次击败蒙古之后,因为当时皇帝宋度宗的猜忌,夺去兵权,罢官归乡,最后在凄凉中逝世。

    到了李庭芝这边,可谓是惨到了集大成者的地步。

    不停地蒙冤受贬,夺去兵权也就算了。

    就连历史上的死亡,都是因为死守扬州城长达一年之久后,坚决不放弃,准备出城南下,和陆秀夫他们汇合。

    结果他前头刚离开,后面人立刻就降了元,把他关在城外,和元兵来了个前后夹击。

    李庭芝未料突发此等变故,虽英勇奋战,浴血斩敌数十人,最终还是不幸被捕,慨然就义。

    眼下,岳飞到来的这个时间节点,李庭芝已经一只脚迈入了死线,很快就将走向他最后的结局。

    扬州城的沦陷也已经近在咫尺。

    他们在绝境中,坚守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以顽强不屈的悍勇意志,深深震慑了蒙古大军。

    阿术眼看强攻实在是打不下来,又转而采取了攻心政策,前来劝降的人是一茬接一茬。

    包括大量的南宋降将、降官,譬如之前在襄阳城投降的吕文焕。

    吕家势力在南宋根深蒂固,从两湖到江淮之地,沿途数千里皆是其门生故吏,亲友私兵。

    他这一降,等于直接为大宋敲响了丧钟,非但彻底摧毁了江淮防线,而且还连带着劝降了一大批本来的势力。

    这些天,李庭芝见了一波又一波昔日的同僚,卸下汉人衣冠,改着北蛮服饰,到城下劝降。

    他们说:

    “大将军放弃吧,扬州已经是孤城,注定要陷落,你守不住的!”

    “圣皇(元世祖)扫平天下成一统,志吞山河,素来欣赏你治抚扬州城的才干。你若此刻卸甲弃剑,举城归降,在新朝仍可保有如今的身家地位!”

    “我大元赏罚分明,以武开国,定然不会出现像你恩师孟珙那般饱受猜忌、凄凉而死的情况,你战功煊赫,未来为大元攻城掠地,定可封侯称公,何不速速来归!”

    对此,李庭芝的回应是,在城头当空射下一箭,血溅三尺,直接截断了他们喋喋不休的语声。

    他鼓舞城内众人道:“九洲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再往后,就是皇城临安。”

    “死也要守住扬州城,为临安留下一线生机!”

    扬州满城子民悲愤交加,都决定血战到底。

    然而,李庭芝做梦都没有想到,就在他准备带着扬州上下死战,保全临安的时候,临安城的谢太后和小皇帝宋恭帝眼看元人势大,毫无抵抗之心,直接就开城降了。

    就在今天,二人传诏过来让李庭芝投降。

    说是宋祚已灭,守城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宜尽早降元。

    李庭芝血战一场,带着伤,一瘸一拐地走下城头,恰好看见这一支送来的投降消息,当真是万箭穿心都无法形容他此刻的心痛。

    他一剑

    斩杀了来使,满是消沉和沮丧,回到城主府,跪在了岳飞牌位前。

    似乎很多年以来,他一直都有这么一个习惯,一遇上无法纾解的难题,就过来给这位祖宗上炷香,写写诗,放几朵小花,碎碎念几句,说一说如今的人间山河。

    似乎一想起如今他为此奋战不休、即将泣血死去的这片土地,当年岳飞也曾从这里走过,一切就都变得明朗了起来。

    从生入死,他一直不是一个人。

    今日,李庭芝依旧到这里燃了香。

    室内光线很昏暗,青烟飘渺浮动,他看着牌位上的「宋故岳王武穆之位」,指尖轻轻拂过,眸中仿佛也蕴了一层水汽。

    他想,若您在我这个位置,会怎么做呢?

    又或许,您一生战无不胜,根本不会走到我如今这个地步,是我能力短浅,才华低微,才一步步沦落至空守孤城,坐以待毙。

    城开,元军屠城是死,继续守下去,也还是死。

    今日就连两宫都来劝降了,他们已经降了元,我的国家已经灭亡了啊,那我究竟是为谁而死战,这一切终归到底都没有了任何意义。

    因为兵荒马乱,信息阻隔,他并不知道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已经带着二王南下,一路转徙,重新竖起了宋廷的旗帜。

    他也不知道,虽然临安出降了,但数不尽的仁人义士还在外面奔走,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各地还有许多宋军驻扎,此时反抗大有可为。

    他只知道,他在外面血战,但宋朝却已经覆灭,支撑着他往前走的一切信念都已不复存在。

    李庭芝缓缓端起了一杯鸩酒,只觉万念俱灰,但转念想到满城百姓,握杯的手终究是停在了半空中。

    罢了。

    自己这一死固然痛快,但扬州子民就真的只能沦为刀下鱼肉,任人宰割了。

    李庭芝最终决定战至最后一息,谁要想伤害这些扬州人,谁就踏着他的尸骨过去。

    他将鸩酒放在一边,继续写自己的遗书。

    他一生征战,傲骨不屈,却在遗书中极尽所能地放低了姿态,自称罪臣,百身莫赎,想着在城破之日,战死之时,如果有人找到他这里,可以将一切罪责都推在他身上,放过全城百姓。

    因为情绪激烈,太过于投入,李庭芝完全没发现岳飞的到来。

    岳飞站在他身后,看着他写完遗书,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搭在他肩上:“你……”

    李庭芝骇然回头,第一反应还以为元军已经打进城了,看见对方一身汉人衣冠,才稍稍松了口气。

    但这一口气还没彻底送下来,他就看见了岳飞的正脸,如同做梦般,转头又看了看画像。

    一般而言,画像和本人之间都存在着较大出入。

    甚至有极端情况,连物种都变了,比如之前新宋帝国,赵昺给张世杰设计的黑洞嘴猕猴腮画像。

    但李庭芝不是一般人,他是岳家军四代目,他家中许多前辈都亲眼见过岳飞本人。

    所以,这张画像风仪峻秀,气骨挺拔,望之如见穿云破雾之利剑,和岳飞本人可谓是十成十的相似。

    李庭芝一看,顿觉眼前一黑。

    天呐,师祖都来接他了,他难道已经到地下去了?

    那扬州城定然是守不住了……

    就这样,他上前两步,死死抓住岳飞的手,急切地想要说点什么,比如自己不是国家罪人,对天下对先贤问心有愧。

    但他实在伤得太重,又许多日未曾合眼,这般情绪上涌,一下就昏了过去。

    岳飞本想把李庭芝摇醒,问问情况。

    见他全身都是伤,不知该如何下手,只得叹了口气,先给他简单包扎了一下,让他在边上休息一会。

    此刻,门外那名汇报“追杀文天祥”之人,早已离去,行色匆匆地复归战场,来不及停留。

    岳飞找了一些城中简讯资料在看,越看越眉峰紧蹙,待看到那个谢太后命令本方投降的诏书,更是目中迸出了如刀剑般的寒芒。

    视频那头,刘裕大骂:“这个谢太后还有小皇帝,真不是东西!”

    参赛者身在副本中,可以与原位面连通视频,故而刘裕、刘穆之、檀道济、李清照等人一直同岳飞连着视频,随时准备出谋划策。

    刘裕想起了之前他穿成的刘阿斗,在真正的历史上,这位也和李庭芝的遭遇一样,曾下诏让大将军姜维归降钟会,又是另一个版本的「臣等正与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他长叹了一声:“纵然历史光阴轮转,昏君却古今皆同,使我生民饱受罹难。”

    岳飞点点头,觉得大宋三百年,奇葩帝王确实不少,很需要自家陛下到这些位面动身一趟,教他们做人。

    他将李庭芝的名字打在了天幕上,问众人这是谁。

    【新皇帝王莽】:岳王你问对人了,这个朕熟!李庭芝算是你的直系徒孙,最后在扬州城殉难了,结局非常悲壮惨烈。

    【陈文帝陈蒨】:莽子,全天下还有谁是你不熟的吗?

    【宋仁宗赵祯】:都知道这王莽的身份有大问题,不过他给大家提供了快乐,这次就先放过他。

    【新皇帝王莽】:笑死人了,朕要你放过?你这样的,朕一手能打十个。

    【汉光武帝刘秀】:赵祯还敢出来发言?赶紧过来挨打!

    【汉光武帝刘秀】:(愤怒)(恼火)(高高地举起了长剑)(大嘴巴子啪啪左右开弓)(朕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

    【宋仁宗赵祯】:……(不敢说话.jpg)

    【北齐神武帝高欢】:有没有人来给朕捋一捋到底什么情况?

    【魏文帝曹操】:就是,请照顾一下宋末之前的观众好么,朕都搞不知道岳将军现在在哪里,又处于什么年代。

    【新皇帝王莽】:大概是崖山海战正式开始前的两年多,岳王在扬州城,陆秀夫等人正在前往南方建立朝廷的路上。

    【成化大帝朱见深】:如此说来,岳

    王开局就可以顺理成章接管李庭芝的军队,毕竟是祖宗嘛。

    【汉昭帝刘弗陵】:好像是这样的,岳飞怕不是要杀疯了!

    【南唐后主李煜】:呜呜呜,他值得。

    【南明弘光位面.太子太傅史可法】:武穆王,李庭芝追杀文山先生是有缘由的,还请你不要责怪他。他不是在搞内斗,也不是误国奸臣。

    【南明弘光位面.太子太傅史可法】:李庭芝在一月内接连遇见了十三批劝降者,包括谢太后和小皇帝。这时,有人到处传讯说,有个宋朝丞相也会来劝降。

    【南明弘光位面.太子太傅史可法】:这时候,文山先生刚好第一次从元营里逃出来,准备去南方开展义军活动,过扬州城欲见李庭芝,李庭芝就以为他也是来劝降的,于是下了追杀令。

    【南明弘光位面.太子太傅史可法】:整个事件,其实完全就是一场误会。

    【周世宗柴荣】:史可法,朕很好奇,你怎么这么维护李庭芝?

    【大秦天王苻坚】:史可法是南明的,和李庭芝之间至少隔了好几百年吧。

    【南明弘光位面.太子太傅史可法】:因为我本来的命运也是殉死扬州城,扬州二十万人民尽遭清兵屠戮。是以,对他无比感同身受。

    史可法输入完这一番话,轻叹一声,静立在扬州城头,横吹一支枯笛曲。

    那声音苍凉悠远,若江波飘摇万里,连接着天幕,寄慨遥深地连接着古今。

    “烽火扬州路”

    ,当真是一语成谶,在四百年前,李庭芝曾在扬州城血战而终,在不远处的未来,这里本来会爆发一场名为扬州十日的屠/杀。

    当然,他们这边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扬州现在成了南明弘光位面的首都,秦良玉登基后,将都城从南京迁徙至此地。

    一来可以重铸江淮防线,控扼上游,抵抗清军。

    二来南京这个地方多少有点诅咒,从六朝开始,到南明弘光为止,在这里定都的王朝和国家就没有一个国祚长的。

    弘光位面的局势远比其他两个南明位面更加容易上手。

    毕竟,这时候他们仍旧坐拥半壁江山,与清廷隔江对峙,大可以从容布署北伐,比起郑成功从云贵之地出发的地狱级难度北伐,显然十分友好。

    但秦良玉同时又要面临更大的压力,只因她是彻底的改朝换代,而且还是女帝,各地都有不服之声和兵戈烽火四起,需要一一镇压。

    好在忙归忙,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他在深冬的冷风中站了太久,身影单薄,秦良玉走过来,给他披上了一件外袍。

    秦良玉轻声说:“真希望武穆王可以改变扬州城覆灭的结局。”

    “一定会的”,史可法语气坚定,“纵然扬州已经到了绝境,但他是岳飞啊,他一定可以创造奇迹的。”

    ……

    李庭芝在昏睡中,依旧很难受,充满了忧虑,苍白的眉心深深刻

    入了斧凿般的痕迹。

    他挣扎着醒了过来,

    第一眼就看见岳飞坐在窗前,

    低头看着舆图。

    雪白如银的月色穿窗而入,温凉地泼洒了一身,更显得他神色淡然平静,似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静默的眸底时有剑光交叠,似寒芒破空绽鸿蒙。

    李庭芝皱眉看着他,以为自己还身在梦中,却见岳飞抬头看了他一眼:“祥甫是吧,过来。”

    不是,你谁啊,我凭什么听你的。

    李庭芝这么想着,身体却很诚实地走了过去,惊疑不定地看着岳飞,而后被按在桌案对面坐下。

    他感觉这一幕未免也太过真实了,做什么梦能梦见这好事啊,忽然胆大包天地伸出手,摸了摸岳飞的脸。

    岳飞一动不动,任由他摸。

    李庭芝摸了一会,发现对方是有呼吸和温度的,霍然抬头,满脸惊骇地说:“你真的是——”

    岳飞温声道:“我是。”

    李庭芝神情呆滞地望着他。

    眼前人比想象中还年轻一些,但容色沉静,意态坚决,是那种纵然天崩地裂、星陨如雨,依旧会沿着既定道路向前的坚决,让人一看就觉得心中一定,不由自主要追随着他一路同行。

    这世上真有人生来就注定为王,天生就是最好的领袖。

    岳飞看着他,眸中温和如水,还带着一丝隐隐的对自家晚辈的关切之意。

    李庭芝对上他的目光,忽然心中一酸,觉得再也坚持不下去,踉跄往前,一把攥住他的手,泪水已经奔涌而出:“岳王师祖,你来了,你是显灵来救我们扬州的吗,太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岳飞拍了拍他的脊背,安抚他道:“好,我知道了,你先冷静一下……”

    “你根本就不知道!!!”

    李庭芝哭得好大声:“师祖,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在此皇帝投降、人心涣散之际,你只需要现身一呼,无数的宋人都将热泪盈眶,会有千军万马跨越山海来追随你。不,你甚至什么都不必做,只需要一个名字就好。你以为我坚守扬州城至今,是因为自己的威望吗?不,是因为我是孟珙的弟子,岳家军的那个岳啊!”

    岳飞不禁动容:“这些我确实不知道。”

    结果李庭芝一听,哭嚎得更加凄惨悲痛了:“你说你不知道,师祖你怎么能不知道!我和周围的无数宋人一样,自小都是听着你的故事长大,万般仰慕,一切的荣耀、光辉和号召力都是你应得的,往后的千秋万载岁月你都必定会成为传奇,风波亭成了我的一生憾事,我只恨不能跨越时空替你以命换命,你怎么能不知道!”

    岳飞:“……”

    他算是看明白了,李庭芝现在根本无法进行正常沟通。

    他一只手缓缓拍着对方后背,权当安慰,自己也没闲着,继续翻看各种讯息。

    看了许多资料,又听了许多天幕观众的交谈,大致摸清了现在的情况。

    关于李庭芝守扬州城,要说他做得不好

    吧,他确实有些能力,招募流民在扬州城南修筑堡垒宋大城,极好地防备了火炮流矢,起到还算不错的抵御作用。

    又在战争间隙开设学校,开凿盐场发展经济,搞得有声有色。

    若不是他这两条措施,扬州也守不了这么久。

    但要说他做得好吧,看看今天这个局势,这句夸赞又实在是说不出口。

    这时,李庭芝终于平复了心情,紧紧抬眸盯着他。

    岳飞见状不再耽搁,单刀直入地问:“你为何要追杀文天祥?”

    “哎,师祖居然也知道文天祥么”,李庭芝有点惊讶,当下将事情的始末细细一说,“外面都在传,一名投降元朝的前大宋丞相将会前往江淮各地招降,他刚离开元营,又给我写了信,自然就是他啊,我肯定要格杀勿论!”

    岳飞伸手道:“你分明是中了元人的离间计,信给我看看。”

    李庭芝对他言听计从,当下开始四处翻找起来,哗啦啦抱出了一堆碎片:“当时我一生气,就把纸撕碎了,师祖你稍等,我重新给你拼凑一下。”

    岳飞无奈,过来跟他一起拼了好一会,总算看到了文天祥这封信的全文。

    “文天祥这个家伙居心叵测,坏得很!”

    李庭芝咬牙切齿道,“居然还约我和淮西制置使夏贵一起出兵抗敌,他难道不知道夏贵已经降元了?分明是想诱骗我出兵,而后堕入计中,一网打尽!”

    岳飞沉吟。

    他看了一眼天幕,见上面飘满了景泰位面于谦的发言。

    字迹狂放,笔画如刀,一看就蕴满了怒气。

    他这边才短短几句话的功夫,于谦就已经输入了几百字长文。

    【明景泰位面.太子太傅于谦】:这个李庭芝才是坏得很!

    【明景泰位面.太子太傅于谦】:先生在这个时间节点方从元营逃离,一路隐藏行迹,颠沛流离,如何能得知夏贵投敌的消息?当时已经到扬州城下了,李庭芝又一通乱箭飞梭,将人赶了回去,我真想提剑自己上,把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