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3 章 243(二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那还是有些关系的,”他回道:“人家上来便说了,汉中的征税往后跟着关中来,亩税是肯定不收的,刍稿税自今年起减半,因并州的农耕之法并不一定适合于汉中,所以先在军屯中做试验,若今年出了成果,明年就能在这里教授。要这么说,我都想去买地来种了。”

    “但好在,我还从那里打听到了个新活计,那北面钖县上游一点的位置要起个船坞,大概将会有个新镇子,我多走些路,把野味和柴火挑到那里去售卖,说不定也能多赚点,等到年末可以给你们多买两块好布。”

    刘协怔怔地听着父母商量。

    养母问道,既然这样的话,要不要干脆往那边再搬得近一些,可惜他们实在舍不得这一片的生活环境,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又听养父说到,听说现如今的长安城已经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成为了周遭人口聚拢而去的地方,早年间还是人从长安外流往益州,现在却成了益州的人往长安去。

    这个在长安重新建立的朝廷,将今年的

    年号定为建安,可真是定对了。

    刘协从未见过邺城的情况,不知道身在那里的刘辩和袁绍又是何种配合的模式。

    但很奇怪的是,他有一种直觉,要达到养父口中的黔首聚众而往,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养父说到这里的时候摸了摸他的脸。

    刘协脸上那条伤疤,因为民间所用的药物在消除痕迹上的效果不佳,最后还是残留了下来。

    男人感慨道:“若是你的脸尚好,看你这个聪明的样子,说不定我们过上两年积攒些钱财,还能将你送到关中或者并州就读,学些好本事。”

    “我今日还听人说,那位大司马在并州开办的乐平书院延请到了当世的数名大儒,又在关中设立了弘文馆招揽天下英才,益州也有不少名士前去。虽听来不是我们能奢望的,但若有机会总是要试一试的。”

    现在便算了。

    刘协的脸上有伤,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他应当是无法走正常做官路子的。

    但对刘协来说,他一面遗憾于自己没能亲眼看到此刻的关中是何种景象,一面只觉万分庆幸。

    若他真去了长安,纵然脸上有这一道疤痕,也难保就会被熟悉他的老臣给认出来。

    可在这个时候,他到底为何要去长安,又为何要让人找到呢?

    若是长安并没有天子,那些大汉的臣子在铲除董卓后依然在四处寻访他的下落,让关中处在秩序凌乱的状态,他或许会立刻向养父坦白身份,立刻返回长安去。

    在解除了董卓所带来的威胁之后,在那几位辅政臣子的协助下,他必然会做好一个天子。

    可现在的情形不同。

    有仁君之相的刘虞居于中央,数日之内夺汉中的乔琰为大司马,民众身上的税赋压力忽然一减,又有四方的仁人志士前去投效,或许——

    比起让刘辩继承皇位,刘虞的在位更是个合适的选择。

    他若是出现了,刚登基两个月的刘虞岂不是很尴尬?

    届时这天下甚至不只是两个天子,而是三个天子!

    这说起来是件何其可笑的事情!

    那么与其让刚刚恢复秩序的长安恢复动乱,还不如干脆保持着现在的样子。

    就当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刘协这个人,只有王安吧。

    “愣着做什么呢。”男人忽而朝着刘协喊到。

    刘协转头就看到他已经没站在自己面前了,而是从筐子里取出了一个包裹得严实的东西。

    “今日的集市上有人在卖熏肉,那调制出来的口味真是一绝,我用打来的野山鸡跟他换了,今天给你加餐。”

    他话刚说到一半,见妻子看向了他,连忙说道:“你可别说我在花冤枉钱啊!那野山鸡是自己往我手里跳的,熏肉是我以物换物弄来的,没花钱。”

    他一边拆开纸包一边嘀咕:“人家的盐和酱用得比你足多了,总得给孩子尝个鲜的。”

    眼见这一幕,刘协忍不住笑了出来。

    汉中易主也并未让这对益州的夫妇在生活上发生波折,反而像是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了。

    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好结果呢?

    他也实在舍不得失去现在这样的生活。

    虽然平凡又朴实,却比任何时候都要让他有安全感。

    他也正好以一个汉中平民的身份去看看,在刘虞和乔琰联手之下经营的天下,到底会是何种样子。

    ------

    而在刘协吃上了春笋熏肉拌饭的时候,乔琰也已经回到了关中。

    任谁也不会觉得这是出征万人回一半。

    目之所及间,行在从郿坞到长安之间官道上的士卒押送着数量惊人的粮车,脸上的神情分明是凯旋的傲然。

    经由秦岭山中一行,也分毫没让他们有何种疲累的模样,而是个个挺着胸膛,朝着长安城的方向进发。

    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同样的想法——

    这可是在建安元年发起的第一战!

    他们不仅赢下了这场战争,夺下了汉中,还带回来了这样多的战利品,正是对君侯堪配那大司马之名做出的最好诠释!

    若说在此战之前,刘焉还有安坐汉中的想法,到如今他就绝不敢有了。

    又若说在此战之前,还有人敢说乔琰太过年轻,不该授予大司马的位置,到如今也同样不该有了。

    要知道,从乔琰出兵汉中到如今才只有三十多天的时间而已。

    这其中往来于秦岭所消耗的,就已经占了一半以上。

    将消息送到成都,让刘焉赶来,以及他回返后筹备粮食犒军,这里面又有十余日。

    所以他们真正作战的时间也只有五六日而已。

    谁若自觉有这个取乔琰而代之的想法,大可以去试试,在此时进军汉中到底会面临多少艰难险阻!

    但此时看到这支队伍的人,大概第一个想法并不是这是一支悍师劲旅,而是——

    好多粮啊!

    “你说这些粮车得载着多少粮?”一人在路边停下了脚步,朝着自己的同伴问道。

    “五十万石总是有的吧……”另一人不太确定地说道。

    这些人曾经见过董卓执掌期间和益州方面做的买卖,当时的队伍比起眼前所见的,可着实要差得太远了。

    粮车之中装载的到底是粮还是什么别的东西,大家也都能看个清楚明白。

    此间数目不由得人不为之咋舌。

    前一人摇了摇头,回道:“我看不止,怎么也得有将近百万石了。”

    别管这些粮食到底是送到长安府库之中就此存放起来,还是要将其倾入长安市集之中平抑粮价,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都是——

    当有了这样的一笔粮食抵达长安之后,长安民众对朝廷的信心必然大幅增加。

    现在还只是三月,关中平原的农耕刚起,任何的展望都只是未知数。

    但即便今年突发灾厄,眼下有了这笔粮食在手,他们也就有了转圜的余地。

    如果说他们之前只是因为刘虞的登基以及长安乱象的平定来到这里,又或是没进一步外逃,那么现在,他们可以暂时遵照着朝廷的指导安心耕作了。

    不过显然他们看到的并不是全部。

    在乔琰领兵出斜谷道来到郿县的时候,就已经先让哨骑快马往长安去进行通报了。

    身在长安的刘虞和臣子早就做好了个准备,乔琰的这番会猎起码要持续到四月尾声,但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她居然在三月里就回返了,还是带着……

    “一百万石的粮食?”

    闻听哨骑的这话,就连格外支持乔琰出战的皇甫嵩都被吓了一跳。

    他连忙问道:“她不是直接去把刘益州给砍了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