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4 章 244(一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县之地,甚至可以加其所能管辖的户数。

    比如说,皇甫嵩的槐里侯就是个典型的关内侯。

    但在中平四年的年末,汉灵帝折腾出来了一个敛财的新方式,叫做买卖关内侯。

    这个操作导致了关内侯的含金量大大降低。

    刘虞若是真将乔琰从乐平侯改成什么华阴侯,在别人看来可能不是在拉拢她,而是在跟她结仇。

    而若要论官职,她也已经位列人臣之极了。

    大司马在这个时候原本就是为了显示在三公和大将军的位置之上,还有另外一个同掌军政的高官。

    按照汉朝异姓不可称王的规矩,她若是再往上封,那就要当天子去了。

    所以当然也升不得。

    刘虞犹豫地朝着下属咨询道:“若只是给她加封食邑,会否显得这个封赏不够有诚心?”

    这个担忧是没错的。

    乐平这个地方能在这几年间聚拢更多数量的人口,完全是靠着乔琰在此地的建树,和朝廷没有半分的关系,反倒是朝廷需要让她来救援。

    那么他们又何敢说,给你多增加一些本属于你领地上的人口作为你的封邑子民,算作是对你又将疆土开拓了整整一个郡的奖励?

    鲜于辅虽然对乔琰的观感有些复杂,也担心迟早有一日会出现世人只知大司马不知天子的情况,脑子还是清醒的。

    若只加食邑,确实不足以论功。

    而他们面对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

    倘令汉室天下重归一统,乔琰必然还要对上东面的袁绍和公孙瓒等人。

    打下汉中要封赏,打下袁绍要不要赏呢?

    当然是需要的!

    所以他们在此时必须给出个最高封赏的标准,而后一步步累加到这个程度,否则迟早有一天要因为封无可封,出现什

    么祸患。

    鲜于辅朝着刘虞拱手回道:“陛下此番可以只加食邑于乐平侯,

    但可以在随后向三公问询,

    可否令乐平侯效昔年萧相国事。”

    何为效仿萧相国事?

    便是让刘虞对乔琰给出的待遇,参考刘邦对萧何给出的待遇——

    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这三条等同于是将权臣从上朝的正经礼节之中摘了出来。

    礼官只称官职不直呼其名,上朝不必以小步快走的走法,可佩剑穿鞋进入大殿。

    得到这三条准允的,比起大司马,恐怕更该算是权臣之极!

    事实上,董卓刚抵洛阳摄政、扶持刘协登基的时候,就勒令过刘协对他给出了剑履上殿的待遇,比起大司马的名分来说,这三条特殊的待遇,更得算是个危险的信号。

    前汉后汉的跋扈外戚中,也有数人有过这样的待遇。

    但鲜于辅说的是“效仿萧相国事”,又将这个举动的性质造成了一点小小的推移。

    萧何当然是没有反叛于大汉的,甚至在刘邦死后他还担任了两年汉惠帝的臣子,最后得到了“文终”这样的谥号。

    以刘虞和乔琰的年龄差距来看,刘虞是必然会死在乔琰的前头,这个效仿萧何故事的说辞,倒也不算错。

    见刘虞的脸上露出了几分意动之色,鲜于辅又道:“此番汉中之战不适合给出这样的封赏,只因大司马进军之前所打的只是会猎名号,若破格再升,便是将刘益州彻底推到了对立面。但下一战再有胜,便可用了。”

    “此外,大司马升无可升,她的下属却还可以。陛下不妨从此处着手。”

    乔琰麾下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实在不少,幽州那头镇守在居庸关的张辽,辅佐乔琰出兵汉中的赵云,都是其中翘楚。

    要不是张辽的及时救援,刘虞很可能已经和他的妻兄一样死在了滨海道,成为了公孙瓒的战绩,又哪里还能如此时一般坐在大汉天子的位置上。

    然而张辽现在的位置居然还是并州的武猛从事,这就实在配不上他的战功。

    提拔乔琰的手下算不算是对她的嘉奖呢?也应该算的。

    刘虞心中一定,“就按你说的做。”

    将“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作为击败公孙瓒和袁绍等人分批给出的奖励,或许还能对她给出另外的一些特殊待遇。

    此外,乐平食邑在不超过大汉历代标准的情况下逐步累加。

    对她的下属给出的官职委任,则在乔琰回返长安后向她问询,以免在委任上出现什么差错。

    这就妥了!

    刘虞解决了个大麻烦,心中松快了不少。

    他忽然想到什么一般,朝着鲜于辅问道:“说来,若我未曾记错的话,除却对臣子的下属进行加封之外,对臣子的家属进行加官进爵也是个法子,为何你没建议我对兖州乔氏中的人才进行委任?”

    鲜于辅摇了摇头:“陛下倘若真这样做了,大概比将人

    封作关内侯还要像是个结仇举动。”

    刘虞讶然:“这是何故?”

    鲜于辅回道:“前阵子大司马府中还闹起来过(),

    ?()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说是兖州乔氏子弟被大司农和大司马府长史给拦截在了外头,郭长史说的是,因大司马征讨汉中未回,大司马府中又有不少涉及军情机密之事,不宜让外人所见。”

    “要我说这理由也合理,兖州乔氏赶在这种时候才前来长安,兖州又得隶属于邺城朝廷,谁能说清到底是来自荐的还是来做探子的。大司马府长史还将他们安排在了驿馆内,令人妥善安排衣食起居之事,已算得上是最妥善的处理了,他们倒在那里说自己并不算外人,是郭长史他们在未曾问询于大司马的情况下贸然行事,对他们不敬。”

    “郭长史直接让人以扰乱长安秩序为名,把他们送去军屯服劳役去了。他说等大司马回来就与对方辩个是非曲直,大不了就是他郭嘉的脑袋不要了。反正他遵照的是大司马走前说的规矩——”

    “严禁有人踏足军机重地,除非是当朝天子亲往。”

    鲜于辅无奈得很,只能先照做了。

    因此事还没个定论,又得算是家事,鲜于辅就先没和刘虞说。

    现在看他差点要给乔氏封官,赶紧说了出来。

    他道:“要我看陛下就不要多管这件事了,这兖州乔氏怕是要跟大司马闹出些矛盾来,大司马又与他们素无太多往来,难保不会行大义灭亲之事。若真对他们封官进爵,才真是赏赐不成反成仇了。”

    “你说得对,”刘虞颔首道,“此事我们还是别插手了。”

    宁可选择保险一点的封赏方式,也莫要在这种家务事上沾染是非。

    ------

    在那信使抵达长安的第二日,乔琰便领着部从与那浩荡的粮车抵达了长安。

    为显对大司马此战宣扬汉廷之威的嘉奖,刘虞亲自出城来迎。

    夹道围观的百姓看到的,便是那意气风发的乐平侯下马行来,手捧节杖,在呈递于天子面前的俯身一拜中,朗声说道:

    “臣兵进汉中,幸不辱命,今日得粮百万,敬奉于长安。”!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