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1 章 321(二更+50w营养液加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高览不可能谎报军情给袁绍,他也绝不会看错北方的消息。

    早在当年袁术给公孙瓒送去了那封写有“绍非袁氏子”的书信之时,高览就已经在袁绍的委任下驻扎在北面了,故而能将那封信给拦截下来。

    如今冀州贴邻幽州边境的这一线几乎都是由高览布置的防线,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从幽州的一连串变故中获知到这些消息。

    能被袁绍信赖的武将不多,高览就是其中的一个。

    可他这次传递回来的消息,却实在是过于骇人听闻了。

    “幽州全境?!”被袁绍召集来议事的谋士中,面色骤变的不在少数。

    如果说,益州的权力交接受到最直接影响的,是身在益州南部的南蛮,和与益州做邻居的荆州刘表,那么幽州的易主,在中原地界上受到最直接影响的,只有一个袁绍!

    地盘的变化还在其次,毕竟公孙瓒这人桀骜不驯惯了,原本也就是想要从袁绍这里得到一个名正言顺的幽州牧名分,真要说幽州能算是邺城朝廷的地盘吗?

    可能是不算的。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防线上!

    原本北面是公孙瓒,只要有他的存在,且不说幽州境内的乌桓和鲜卑人都受制于公孙瓒,绝不可能越境抵达冀州境内,就说公孙瓒和张辽在居庸关处的对峙,也让乔琰的人手无法翻过太行山脉在军都山的这一段山口。

    守卫太行八陉这段天然的地理屏障,怎么都要比防备敌方从幽州南下容易得多。

    现在却不同了。

    别看拒马河的大片流域两侧是山岭,河流是从中间的峡谷流过,光是看其流经的区域内有一个白洋淀就知道,这其中还是有不少可以轻易进军通行之地的。

    增兵还是不增兵,完全就是一件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必须加增防御。

    可问题来了。

    沮授多年间在袁绍麾下掌握军权的职务,让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冀州青州的防线问题。

    他从获知那消息的惊愕中勉强回过神来,开口说道:“幽州与冀州接壤之地,涿郡、广阳郡和渔阳郡都得算,尤其是涿郡,防线太长了,光靠着高将军根本不可能对全部地界形成完整的督查巡防,明公若是准允,我即刻前往河间郡和高将军会合。”

    若说这条防线上最有可能成为幽州对冀州突破口的,就是从涿郡向着河间郡进发之处。

    若按照高览所说,乔琰那头在这条进攻分界线上安排了起码两位将领,或许后头还有个出谋划策之人,袁绍绝不能只留高览在北面。

    像是公孙瓒这样的存在,或许可以选择将他给拖入冀州境内,通过压制他的粮食补给路线,将他给彻底阻截在这里,但这招对乔琰能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

    前几日关于益州那边情况的分析之中,沮授就已经对袁绍说过了。

    益州那边的官职委任可以看出很多名堂。

    比如说

    (),

    ?()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要说他和乔琰之间存在着什么亲戚关系或者是存在什么交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他依然一面支持着乔琰在成都站稳了脚跟,一面在长安朝廷收复了益州后成为了此地的刺史,可想而知这二人之间达成了何种交易协定。

    换句话说,在乔琰绝不可能有足够后备支援的情况下,她选择直接说服吴懿上了自己的贼船,转换阵营到了她的麾下效力。

    这种孤军深入后将敌方说动的本事,若是让闻听此讯的人扪心自问,又能有几个人能做到?

    她在益州达成了这样的结果,在冀州又有没有这种可能呢?

    灾年的袭扰让冀州各地的州府管控能力大幅下降,别看现在还一个个地声称效忠于邺城那位天子,为袁绍这位青州牧效力,真到了乔琰突入州郡之时他们还能存有多少的坚持,那真就不好说了。

    袁绍显然也很清楚这一点,见沮授主动请求前去督辖战况,还跟着补了一句,“是否需要儁乂与你同往?”

    “这就不必了,明公难道忘了,乔烨舒已将赵子龙安排在司隶,若要自洛阳出兵河内郡,经由河内直抵魏郡,远比从幽州入侵,穿州过郡南下的效率更高。”

    沮授说到这里,虽然在面色上无有异样,却不由在心中叹了口气。

    袁绍所面对的局面一直以来都太过被动了!

    若是他能够早些从灾年的局面中脱身,直接反制公孙瓒,又或者是能通过在邺城这边形成兵力的压制,在和兖州牧曹操的相处中拿到更多的主动权,令其不计损耗也要将乔琰的人手从洛阳驱逐出去,也不会在忽然之间处在这种三面遇敌的局面下。

    声东击西的技法虽老,但确实耐用,乔琰又着实是个中实操的好手,当她又有了三条进攻冀州之路后,这种技法也就更有可能被搬上台面。

    这种仿佛山倾海崩一般迎面而来的强势,让人不得不为之心中发苦。

    等等,不对!

    沮授还在思索着乔琰有可能选择哪一路作为主攻路线,忽然想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面对的根本不是三路,而是四路!

    他忽然疾步离席,走到了那信使的面前,问道:“高将军可曾让人探查清楚,公孙升济这个辽东太守到底是为何会选择投降于长安的?”

    公孙度是个何种脾性的人,他们这些和他隔海做邻居的再清楚不过。

    要说他会被人直接用言语说服成为什么人的臣子,那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他不直接选择割据辽东就不错了。

    若非如此,他何必让高句丽的臣子为他效力,又与那扶余小国的国主结成儿女亲家,还不是为了建立起这种独立国度和外邦之间的邦交。

    只有绝对强大的武力值威慑之下,他才有可能出现倒戈臣服。

    可这种武力值威慑

    ()    何其不易!

    说句实话,

    因为渤海湾的缘故,

    沮授也是考虑过这种可能性的,或许就能让他们通过先取辽东的手段进而谋取公孙瓒的地盘。

    可惜因乔琰频频发起的牵制加上北方水军力量的薄弱,在冀州的渤海国和青州的东莱郡,向来只有民众为了避祸朝着辽东方向而去的,并没有这两郡的水师力量出发登录辽东的沓氏港口,对公孙度实行武力威胁。

    为了防止出现无谓的人力物力消耗,加上这确实不是眼下的首要矛盾,袁绍这头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计划。

    正是因为这种尝试的想法,沮授直觉这个公孙度投诚的简短信息背后还有着格外惊人的真相。

    那信使犹豫着回道:“辽东那边有些遥远,消息的传达难免滞后……”

    沮授打断了他的话,“不管消息如何滞后,一定得先弄明白。”

    见袁绍面露不解之色,沮授连忙解释道:“明公,此事绝非是我危言耸听,若是公孙度的投诚是因为乔琰出兵震慑,您觉得这会是从何处来的?”

    沿着渤海湾的冀州和青州都是他们的地盘,再往下就是徐州北部——此地也不属于乔琰,而是在刘备的管辖之下,显然不可能供给乔琰出兵之用。

    那么就只剩下了徐州南部和扬州!

    袁绍面色一沉,他已经意识到了在沮授话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即便是按照从徐州南部出航的情况来看,要从那头运送一支能对公孙度形成足够震慑的队伍,其中的消耗绝对不小,所需要的海航技术更是不低。

    这支队伍是从何时开始筹备的,是从何时往辽东方向出发的,又是如何确保在这次海航之中不会出现为风浪所影响、成功抵达辽东的,他们竟然一概不知。

    又倘若真有这样的一支队伍,他们既然有从南方跨海远抵北疆的能力,能不能做到直接从辽东出海抵达东海或者渤海呢?

    一旦证明了此事,他们极有可能是四面楚歌!

    想到这种可能性,袁绍根本不敢耽搁,急忙让信使前往探查。

    好在袁绍所自认的人才济济倒也当真不错。

    此刻效命于高览麾下的人里,有一人名为牵招。

    在这趟高览派出哨骑深入幽州探查的行动中,此人胆大心细地顶着早年间学会的涿郡口音,混入了吕布在此地设立的招兵之处,从中听闻了不少消息,又佯装将自己的腿在训练中不慎摔断了,领了给出的补偿后从军营离开。

    高览接到了此人后,连忙让人将他用车驾送到了邺城,送抵了袁绍面前。

    出现在此地的时候牵招的腿脚还是一瘸一拐的。

    在这看座的间隙,袁绍从一旁的审配口中听到了关于牵招此人的底细。

    要说些有标志性一点的特征的话,他和刘备还有着结义同契之情。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