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不能全盘否认程朱理学,真的完全没有道理的学说也不可能真的兴盛起来,毕竟也没见程颐真的让侄女守寡,还不是给侄女又找了一户好人家嫁了。

    两宋改嫁之风也越来越宽松,王安石的儿媳宠氏、岳飞的前妻刘氏、陆游的前妻唐琬都改嫁他人,范仲淹给范氏宗族订立的《义庄规矩》规定:“嫁女支钱十贯,再嫁二十贯;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显然对于再嫁女子的资助优于男子再娶。

    宋朝皇室也没有歧视有改嫁经历的女性,刘娥就是改嫁给襄王赵元侃。后襄王当上皇帝,成为宋真宗,刘娥则册封为皇后。

    还有宋仁宗的皇后曹氏也是改嫁女,原嫁与李家,但新婚之夜丈夫逃婚,于是“曹氏复归,后曹氏选纳为后,慈圣光献是也”。

    宋光宗“有张贵妃,亦舊待东宫,次婕妤符氏,后出嫁于民间”。是的,宋代后宫妃嫔还可以离开皇宫再改嫁。

    上边作风都如此,何况下边本就宽松的百姓人家。就连朱熹自己的好朋友死了,他去信劝说陈师中让他妹妹不要改嫁,留在郑家“养老抚孤”唯一引述程颐的话也只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么一句,更是承认自己“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可见当时社会并无女性不改嫁的观念,而他更多也是出于对亡友一家老幼未来生活的忧虑罢了。

    朱熹本人对改嫁的态度是:“夫死而嫁,固为失节,然亦有不得已者,圣人不能禁也。”

    扯这么多是想说,程朱理学的提出者大成者程颐朱熹自己的理论是一回事,但并没有强求其他人也这么做,并且大概也能体谅别人的艰难,而宋朝一代朱熹的学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受到朝廷的排斥。

    司马光虽然说:“妻者,齐也。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忠臣不事二主,贞女不事二夫”,将女子守节与忠君放在相同的高度。但他说到,“夫妇以义合,义绝则离之”,意思就是说夫妻之间如果没有了“义”,分开也是不错的选择。

    宋代士大夫毛病不少,但是对于对于妇女再嫁是比较宽容,尤其对于夫死后妇女生活贫困以及无故被休弃而再嫁之女,一般持肯定、同情的态度。

    至于后来程朱理学为什么会变成那样,跟用理学的人还有他们的用心关系更大一点。”李一淡淡道。

    “真正严禁改嫁的是明清,什么破毛病,就你们高贵了不起,略略谁管你们那么多。”】

    明清:......

    朱元璋第一个反应是,“能别和那啥子清朝放一起吗?晦气。”元朝才灭,后边又来个清朝,朱元璋深恨后代不争气,就是亡国了,好歹这天下也还得是汉人的天下吧,咋又让蛮夷抢了,气死老子。

    程颐程颢、朱熹都沉默的看着天幕。

    朱熹轻轻一叹,向来严肃端正的脸上有些叹然,他听出来,现在他的学说被排斥,在后世名声也不怎么样。如今社会风气轻浮躁动,难道不该正风气吗?

    【“以及不管怎么说,我都

    非常讨厌程朱理学的某些言论就对了。”李一为这个额外的话题打下休止符,“回头再开个古代女性专题,我们说回赵云。

    我是想说,人家就是很重视赵云,想要拉拢讨好他才嫁自己绝色寡嫂的。

    可惜赵云自制力特别好,不贪财不好色,一生也没有人可以在这些方面打动过他。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赵范反叛的事情也没有牵连到他,要不说做人要谨慎小心。隔壁的张飞就是在他觉得的小事上不在意,这不死翘翘了。”】

    被扎心的张飞幽怨的看着赵云,赵云露出一个一言难尽的表情,翼德将军你不适合这种表情啊!

    【“说起来赵云和阿斗真的是有缘分,两次都救了阿斗,第一次是长坂坡单骑救主,第二次是孙夫人要带走阿斗回东吴时被赵云张飞及时带兵在江边拦下了。

    阿斗真的该感谢赵云,要不是赵云,他不是死在兵荒马乱的世道就是去了东吴成为一个弃子。”】

    赵云敛眉,郑重的行了一礼道:“此乃臣子的本分。”

    天幕可以口无遮拦,他却不敢自认有恩,身为臣子,保护主公少主都是应该的,更是本分罢了。

    刘备让阿斗扶起赵云,阿斗蹭蹭的跑下来,扶起赵云,仰着圆润的小脸认真道:“谢谢子龙叔叔两次相救阿斗于危难。”

    赵云有点惊讶,不敢应下。

    诸葛亮摇着扇子淡笑道:“少主虽然年幼,但也该晓事,臣子尽忠是本分不假,君王也该赏罚分明,如此方能君贤臣明,长长久久,共赴大业。”

    赵云默了默,然后点头,孔明先生说的是良言。

    看着阿斗的眼神微柔,天幕说的有一点倒是真的,他和少主颇为缘分。

    【“两次救阿斗既体现了赵云的勇气与胆魄、强悍的实力,也能看出他行事细心周到,作战不一味的逞凶斗勇,既有智慧又有武力,这样的赵云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助刘备入蜀中,平定益州后,有人说应该把宅子田地分给诸将,可这时候赵云反驳道:“昔年武帝陛下要给冠军侯赐婚,冠军侯却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今天下未定,而百姓屡遭祸难,无所依从,民心不定,又何以安天下?”是以主张将这些东西分还百姓。

    刘备果然采纳他的提议。

    很多时候,比起做将军,赵云真的更像一个文臣。他武功非常厉害,堪称举世无双,所以才显得他只是武功厉害,但其实他的文治也半点不差,他是一个将军,但他也可以成为为民请命、治理地方的文官,清官。”】

    赵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其实没有系统的学过文官那些东西,师傅教他武功枪法,他虽然也读书识字,但并没有深入的资格。

    读书比起练武更难,要家底才能初步读得起书,而想要深入学习,还要拜名师还要有更多的书,而读完书想要入仕当官就更难了,当然,有钱可以买个官,但那就等着被万人唾骂,彻底绝了进入文人圈子的大门……比起当文官,当武将可要简单多了。

    何况……赵云摸了摸自己的爱枪(),骑在马上?[()]?『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策马奔腾,舞动长枪时,才是他最快活自在的时候。

    何况征战天下需要武将,平息战乱,兴复汉室都需要武将。

    当武将也可以为百姓做事,并不妨碍。

    蜀中不少受过赵云照顾的百姓纷纷点头,“赵将军是个好官啊。”

    【“人人都说赵子龙一身是胆,不仅是因为他敢单骑救主,还成功了,也因为他曾带几十骑迎上曹操的大军,彼时曹军声势浩荡,而赵云不过带着几十个骑兵,两者之差别,犹如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轻而易举就该碎个稀巴烂才是。

    可事实上呢,赵云毫无畏惧,反而一次次击退曹军阵列,且战且退,最后成功退入汉营。”

    “但这还不是赵云在这一战的高光时刻,彼时跟在他身边的部将张著受伤,已然陷入曹军的包围,赵云见状,再一次策马突击曹军,冲入包围圈并救出张著,将他安全带回营寨内。

    这样实力,这样的胆量,还有为属下而冒险的心意,就问还有谁!”】

    曹操抚掌赞叹,“好一个赵子龙。”他实在酸了,刘玄德怎么运气那么好,式微时就能得到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追随,随便找个人暂时栖息也能遇上个骁勇又义气十足胆魄十足的赵子龙呢?

    曹操反思一下,难道是他从一开始就比刘玄德顺利太多,太得意了所以才错失那么多人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