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2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斯在乱世中挣命,进而一步步成为大秦的丞相。

    他的崛起并非偶然,他选择了大秦,大秦也选择了他。

    从他曾经只是个小吏可以看出李斯的出身和萧何应该是差不多的,不算什么豪门大家,但是也能供养子弟读书识字,当然,读得多深是没有的,所以后来李斯去了荀子进修。

    他不甘于现状,就如同秦国也不甘现状,他们都有豪情壮志,都有勃勃野心,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李斯选择秦国,也非秦国不可。”

    “去其他国家未必不能出头,可是到顶也是一个诸侯国的丞相,唯有秦国锐意进取,未来不可预测,所以他辅佐秦国统一天下,成为大一统王朝的丞相。

    这就是选择目标不同所能达到的顶点的不同。”

    “李斯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臣,在始皇陛下亲政之后,李斯也进一步展示自己的才华,《谏逐客书》后更是获得重视,被封为廷尉。”

    “秦国横扫六国的事迹就不多说了,李斯对于大秦的贡献更多的在统一天下后百废待兴的建设。

    秦国统一天下后,百废待兴,李斯为秦王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诸如反对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等,李斯的这些建议都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当时秦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反对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在大秦以前实行的一直是分封制,哪怕天下一统之后,针对分封制和郡县制也是争夺不休,但是秦始皇认为天下已经统一,再分封诸侯国,不利于统一,也容易再重蹈覆辙周朝的结局,于是采用李斯的建议。

    这一举措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并且在秦以后的帝制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

    “而后又实行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等措施,使人们说一样的话,写一样的字,使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更加方便,增加六国遗民对大秦的认同感。”

    “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七章,每四字为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

    不久,李斯又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小官吏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隶书。

    从此,隶书便作为官方正式书体,始于秦,盛于汉,直到魏晋楷书流行才渐被取而代之。

    但作为书法艺术,篆书、隶书因其独具一格,深受后人喜爱。

    中国书法四大书体真、草、隶、篆,隶、篆占其半壁江山。”

    “统一度量衡:将度、量、衡都规范统一,并且在法律上采取措施,以保证度量衡的精确实施。

    这一措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几千年来,无论朝代更迭,这种计量方法从无更改,生活当中依然还有它的身影。”

    “而统一货币更是被后人认为是经济史上的一个创举,而李斯所主持铸造

    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也就是大家都说的秦半两因其造型设计合理、使用携带方便?()?[()]『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

    “修弛道,车同轨是秦国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

    “说秦已亡,可是往后两千年,人们依然生活在大秦构架的框架里,方方面面都有着大秦的影子,而这些都是李斯的功绩。”

    “李贽说:“秦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

    “始皇帝当然是掌控大秦这辆巨大的马车的人,王的重要性看其他六国就知道了,如果大王不争气,手下贤臣良将再多也无用,照样灭国。

    可是大秦又不是始皇帝一个人的帝国,它也汇聚无数人的心血,李斯相之,李斯相之啊……

    说起大秦,说起始皇帝,如何能离得开李斯呢,你可能不知道王翦,不知道蒙恬,不知道大秦的其他文武百官,但是你一定不会不知道李斯。

    这就是李斯在大秦帝国留下的痕迹,在青史留下浓厚的一笔。”】

    李斯心中动容,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世人居然将他放在陛下身侧,视为最重要的相辅。

    “李斯有愧。”他长长一叹。

    秦始皇想起君臣这些年的风风雨雨,无论是征战六国还是统一后推行政策,每一次都要经过无数争执辩论,利益纠纷。

    而从始至终,李斯都是他最锋利的利剑之一,是他在这漫长路上不可或缺的……战友。

    因此,他对李斯一直信任有加,优容厚待。

    想到这里,嬴政的目光一冷,可李斯就和他的母亲一样背叛他。

    分明那些年在赵国,他们母子都一起渡过去了,可是回到大秦,她反手捅他一刀,这算什么呢?

    而大秦就是他的命,他若是死了,大秦就是他生命的延续。

    李斯毁了大秦,就是毁了他一生的心血。

    嬴政阖目,他不能原谅背叛他的人。

    李斯有功,也有过,他不杀他,也允许他终老,可是……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