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9 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安石变法有利有弊,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却“夺穷民之铢累”,推进了军队建设却依旧“痛抑猛士”,由于用人不力及执行出现偏差,变法也带来一些负面效果,造成“民苦于役”。

    而朝廷中新旧党争非常严重,彼此攻讦,使得王安石变法受到不少朝臣的非议,推行不便。

    王安石被迫在七年、九年两次辞去相位。

    但这次变法总体上在神宗支持下仍基本推行。

    直到元丰八年神宗死,其子赵煦即位,幼主登基,由高太后听政,起用司马光为相,新法除置将法外,全部被废。”

    “高滔滔虽然反对变法,但是大宋在其听政期间稳定发展,安稳过度到宋哲宗手上。

    而宋哲宗类似其父,并且是一个更坚定的主战派,同样支持变法。

    赵煦亲政后,下令绍述并实施元丰新法,罢旧党,起用章惇、曾布等新党。

    新党执政后,逐步恢复免役、青苗、市易等新法。

    可惜的是,后来新党内部自己出现分裂,使新法大受影响。”

    顿了顿,李一继续道:“宋哲宗是一个非常坚定的主战派,在军事上,他一改元祐弃地求和的政策,发动两次平夏城之战,使西夏臣服;

    又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区。

    在军事上成就斐然,可以说是一位很积极进取的皇帝。

    但是,大宋皇帝总有那么点奇怪的宿命,稍微不错的皇帝总是会死的早,而不咋地的垃圾却总能活得久,占着茅坑不拉屎。

    这大宋就这样居然没有短命的亡国也是稀奇,可能这就是苟延残喘的威力吧?”】

    被狠狠讽刺的大宋:丢脸,很丢脸,特别脸!

    赵匡胤抽了抽嘴角,别告诉好不容易出个好苗子就早早没了。

    【“宋哲宗身体一向不怎么好,在位末期因子女接连夭折而大受打击,年仅二十五就去世了。”】

    宋神宗闭了闭眼睛,不止为英年早逝的儿子痛惜,更是为大宋的命运痛惜。

    天命亡我大宋吗?

    宋哲宗眼睫毛微微颤抖,居然这么快吗?

    “官家,您要保重身体,大宋不能没有你啊。”快成为亡国之臣的臣子们各个悲呼,十分真情实感。

    眼看宗室没几个成气候的,边境又虎视眈眈,这要是又碰上那宋徽宗那样的“人才”,不得完蛋啊。

    宋哲宗好笑想:这大概是满朝文武最真心的一次了吧?

    可是,他真的不想死,他还有那么多抱负,他还放不下大宋……

    【“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不提也罢。

    总之,高滔滔和宋哲宗主政期间,大宋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十分繁荣。

    因而,宋哲宗时期是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国势较强的时期。

    而这与王安石变法留下的基础无不关系。”

    “当国家走到一个阶

    段(),阶级固化?()?[()]『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变法强国总是不能避免的,如果不变法,那就只能等到最后,百姓忍无可忍的时候揭竿而起,等到天下重新洗牌,那时候代价也就更大了。”

    “历史是轮回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吧。”

    “好了,说王安石就不能不说他的变法,但是变法并不是王安石对全部,他也是一代大家,就如我所说的,最开始认识王安石,我以为他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的文学造诣由此可见一斑,哪怕不当官,他也会是青史留名的大文学家。

    他潜心研究经学,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一洗五代旧俗。

    他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豪纵沉郁,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共开豪放词之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可以说,作为一名文学家,王安石同样极其出色。”】

    王安石笑了笑,出色的文学家吗?其实也不错,不过到底不如变法家好听。

    【“世人称赞他也好,骂他也罢,想来他也是不后悔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每一个变法者都大抵都是满怀九死不悔是的心情而在历史的潮流中坚定不移的迈出自己的步伐,哪怕这条路再难走,也不愿停下。

    诚如开头我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与诸君共勉。”】!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