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6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话是这么说的,可大伙心里都有数,接手一个地方就要对一个地方的百姓负责。

    眼下九斗等地还在重建中,正常恢复秩序也需要时间。而且这还只是恢复到最基础能住人的状态,接下来还得搞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又得耗费不少功夫。

    这些县城选在这会儿过来投诚,算是好事,但也是种负担。

    好的是让她们地盘扩大了,人手增加了。

    负担则是她们要考虑到的事情越来越多,一个人得掰成八瓣用。

    前段时间铁柱那边求助,她们还派了些人过去牙地,帮忙开采石油,又是走了不少人。

    枣儿按着额角,思索片刻说道:“投诚我们可以接受,不过短期内,我们只能提供一些资源支持与政策指导,具体管理还是得靠他们自己,不然肯定顾不过来。”

    当然,为了避免有人只想投诚占好处,背地里却不愿紧跟她们的脚步做事,枣儿打算每隔一段时间就派人去暗访,做做检查工作,处理掉一些阳奉阴违的人。

    “接下来这段时间,咱们得再招些人手。”她叹了口气道。

    之前在接手平泽时,枣儿她们的主事团队就扩招过一次。

    看这次九斗的情况,她们可以设立一些新部门,再次开启选拔。

    招人工作很快开展。

    这次设立的新部门,每个下面都有许多分支,分的很细,因为这样方便将具体任务落到实处。

    就拿水务部门来说,原有的两个大部门分别是县城水务和农村水利。

    一个负责城市用水相关,一个负责农村灌溉。

    每个分部门又有总部和区域之分。

    根据这次的情况,水务部下面又新增了一个治水部门,细分了防洪、水土保持等分部。

    招人公告很快发布出去,在百姓之间传播开来。

    方军的相关考核不看出身,看的是考试成绩,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

    部门的工作不是铁饭碗。因为部门内的日常考核十分严格,懈怠不作为的话就有被丢下的可能。

    工作要求虽然多,但能进去的话,条件待遇自然没的说。

    更别说这可是方君麾下的主系队伍。只要是知道方君的人,都能明白这是一份怎样的荣耀与认可。

    很快,符合条件的百姓们就争先恐后报名。

    哪怕工作地点在九斗。

    人们都知道那里刚受过灾,还是个建设不够完善的县城,比起兴和来说,基础设施差得很远。

    可依然没有阻挡住大家的热情。

    这次招人的阵仗很大,机会自然也多。

    兴和等地的百姓受教育时间更长,参加纸面上的考试就很吃香,有不少人都报名通过了考核。

    通过的这些人里,有的曾在县里卖小吃,有的曾是流离失所的难民,有的是地里刨食的草根……

    如今,大家都因为方君提供的学习机

    会(),获得了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工作?[()]?『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对此心怀感恩。

    看到他们的成功,其他人也都被触动到了。

    以前大伙身边不是没人改头换面,但毕竟只有少数。

    有方君在,县里多了许多工作机会和利民的设施,百姓们的日子本就过得越来越好。

    因为县里的工作模式,以前考成主事的机会不多,顶多就是去福利铺里工作,那虽然是好地方,但也不到叫人艳羡不已的地步。

    往常,大伙一直信奉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的感触并不算深刻。

    可是如今,在县里走一圈,周围的邻居亲友,处处都能看到通过考核当上小主事的熟人。再一看那些考过的人,精气神好像都不一样了,大伙就彻底认识到了学习的力量。

    与自己一样的人爬到了更高的地方,看到了更美的风景。自己还是百姓中的一个,可对方已经摇身一变成了能参与县城规划的主事。

    他都可以做到,我又为何不行?

    往常在学习上有些懈怠的人,都被这种想法激起了好胜心。

    县城的学习氛围空前未有地浓郁起来。

    毕竟主事们可是说了,如今正是发展的好时候,后面类似的机会大把有,他们错过了这次,一定不能再错过下次!

    兴和的百姓们发愤图强,为方军崛起而读书。

    而九斗等地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些地方一直忙着重建工作,教育还没铺开,常规的考试并没有太大优势。

    不过,因为水务部门的特殊性,九斗本地有不少水性好、会特殊技能,或是对沙河习性较为了解的百姓都获得了录用的机会。

    起初,这些百姓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与的,没成想真得到了这样的好工作,一时都觉得不敢置信。

    这种感觉,与其说是惊喜,不如说是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体内的血彻底震荡起来。

    这次被录用的人里,几乎所有人都在这次天灾中失去了亲人。

    人祸尚有复仇的希望。

    可夺走他们亲人性命的是沙河,他们又该如何向一条河流复仇呢?

    如今,机会却来了。

    这个“水利部门”的工作,就是治理沙河。

    将沙河治好了,让它再也不能发大水,以后也不会有人再因此失去至亲,这也算是“复仇”了吧。

    沙河不会再吞人了。死去的亲人若是地下有知,会感到宽慰些吗?

    -

    新部门的人员很快配齐,各方面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修护堤坝,放淤沙改良水土……

    与此同时,枣儿她们还围绕沙河开发了一些新的产业。

    比如说养鱼。

    恰好盛珺的生鲜区这些天刷出了一批鲤鱼和鲢鱼苗,可以放到沙河中下游地区养殖。

    这些鱼中,鲤鱼表现最为突出,可以养出很好的品质。

    大伙

    ()    在发现这点后,就谋划着日后将它作为沙河的主要特色来培养,日后也能帮地方打出些许名气。

    除了养鱼,沙河的滩地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枣儿她们自己找路子弄来了一批虾蟹,又挑了蛋鸡和柴鸭的苗子来养。

    鸡鸭可以在滩涂觅食,养出来肉质鲜嫩紧致。粪便又能改良土壤,作有机肥,可谓是一举多得。

    沙河周边的部分地区还很适合种植牧草,拉克申他们去探查半天,最后选出了几块合适的地方,后面就专门种牧草用。

    可以说,城里的一切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

    之前盛珺说要安置在九斗的售货机已经落地,给枣儿她们减轻了不少运输上的工作量。

    虽说运输没那么头疼了,可吃饭的嘴一多,每日各地的消耗加起来也着实不是小数目。

    枣儿她们又扩大了商队,想尽办法四处弄钱,为了更好地经商搞运输,修运河的计划也被提上来了。

    要修运河,九斗等一片沿河地区就也有了打造码头的计划。

    重建县城时,码头的区域也做了基础建设,等后续有资源就可以仔细修建起来。

    修运河的事暂且不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