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 五福晋73(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宫这是怕你吓着,怎么样,昨晚没做噩梦吧。”

    安清摇了摇头,回道:“额娘放心,我没事,昨个爷帮我挡住了,我没瞧见。”

    宜妃听到这话也瞬间吐出来口浊气,说道:“那就好,没瞧着就成。”

    这老五还算靠谱,知道护着些媳妇,若是真被她瞧着了,定是要吓着的。

    说罢,她又瞧见安清眼底的黑眼圈,下意识皱了皱眉,“你这不是没吓着吗,怎的眼圈这么重?”

    安清摆了摆手,也没瞒着,如实回道:“昨晚想了点事,没睡踏实。”

    昨晚也不止她没睡踏实,胤祺也是,有好几次她醒了,才刚翻了身,他也跟着醒了过来。

    “额娘,你说,若是百姓们每年能多收成些粮食,这种情况也是不是就能少点啊。”她眼巴巴地看着宜妃,问道。

    宜妃下意识便以为她钻了牛角尖,忙说道:“你这孩子,不要多想,这又不关你的事。”

    安清愣了下,随即意识到宜妃误会了,解释道:“额娘,您放心吧,我是没事,也没钻牛角尖,就是单纯想着能不能做点什么。”

    宜妃见她确实不像有事的样子,这才放下心来,“行吧,你这孩子向来有主意,不管你做什么额娘都支持,但记住,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安清一脸感动地抱住了宜妃,“额娘,你真好,我最喜欢额娘了。”

    宜妃无奈道:“你这丫头肉不肉麻啊,竟会花言巧语哄人。”

    安清嘿嘿一笑,“那我也只哄额娘,旁人我还不稀罕哄呢……”

    就在婆媳俩腻腻歪歪的时候,康熙也在书房召见胤祺和四阿哥。

    “听说你们昨日去城外了?”他出声问道,“有没有什么收获?”

    胤祺和四阿哥齐声应了声‘是’,然后两人也没隐瞒,把昨日所见的当地风土人情,以及自己的感悟全都说了出来。

    当然,最后也把遇到‘杀婴’之事也说了。

    这事康熙自也是知晓的,昨日从城外回来,胤祺和四阿哥两人就去找了当地的官员说了此事,当地官员把此事处理后也第一时间禀报给了康熙。

    自明朝开始,江南地区杀婴弃婴之风便很是盛行,大清入关后,也是发布了数道旨令禁止此事,但仍是屡禁不止,近些年来,康熙也是为此头疼不已,但此等顽苛旧疾,也非一日便能解决的。

    “皇阿玛,此事归根到底还是百姓们日子过得难的缘故。”四阿哥出声道。

    就如昨日五弟妹所说,若非养不起,谁又愿意走这么一条路呢。

    这些日子见识到了苏州城内那些官僚以及士绅豪族的奢靡与铺张浪费,和昨日那溺毙在水桶

    中的婴儿作对比,是何等的讽刺。

    康熙又岂会不知这个道理,“对于此事,你们可有什么应对的法子?”

    两人自打封爵后,也都逐渐参与到了朝政中,对此这种事情自也是有自己的观点。

    四阿哥稍稍思索了片刻,回道:“回皇阿玛,儿臣以为此事的症结在丁赋之上,当今天下太平,百姓们安居乐业,人口增长自是极快的,但百姓们的土地却没有增加多少,所以,儿臣觉得,若是能相应减免新增人丁的丁赋,想必百姓们的压力也能小些。”

    四阿哥这些年一直在户部待着,对大清新增人口与土地的情况则是最清楚不过了,他也自是深知这内子里的症结。

    其实,减免丁赋并不是他觉得最好的举措,若按照他的意思,应该把这丁赋从百姓身上,转移到那些富有的地主士绅身上才更合理。

    但四阿哥也清楚,他这法子提了他皇阿玛也不会同意的,毕竟此次南巡的目的之一便是要拉拢江南这些当地的汉族士大夫,若是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别说拉拢了,怕是只会把他们推到对立面处。

    此时显然还没到时机,这一点四阿哥清楚,康熙自也是清楚的。

    然后,胤祺在四阿哥之后也说了自己的观点,但整体和四阿哥也大差不差,只是没他说的详细。

    康熙轻点了点头,然后,突然抬头看向胤祺问:“安清怎么说?”

    胤祺愣了下,立马明白他皇阿玛的意思,“她说,朝堂上政策的事她不懂,她只能做好自己懂的事。”

    至于安清懂的是什么,父子二人自是明白的,那自是种地之事了。

    看来昨日之事对她的影响应该也不小吧,康熙脸上闪过一丝欣慰的神色,那孩子是个心善的,以往种种皆能说明。

    四阿哥似是沉思了片刻,突然上前说道:“皇阿玛,儿臣以为,以五弟妹之才,不应屈居在后院之中,你应该给她提供更好发挥她才能的地方,那将是大清之福,也是百姓之福。”

    他这话一落,胤祺不由一愣,似是完全没来到他四哥会说出这么一番话。

    康熙也有些意外,他虽向来忌惮皇子间结党营私,但在此事上却没多想。

    他不糊涂,之前在大杨柳时,有马齐和张英两人上折子提议安清办农事学堂,他们俩都是官场上的老狐狸了,向来不掺和到皇子的事里,所以这事只有一个解释,他们惜才。

    老四这次亦是如此,毕竟,康熙还是了解这个儿子的。

    而他们都知道惜才,康熙又何尝不是呢。

    自那‘鬼麦’之事后,他便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想着若是能给大清培养给多擅长农事的人才,这不管是对社稷,还是对天下黎民百姓,都将是一件百利无一害的事。

    “老五,你说,若是朕给安清送些人去教农耕之事怎么样?”康熙问道。

    胤祺“啊”了一声,他还没得及从他四哥方才的话中回过神来,又紧接着被他皇阿玛的话惊讶到了。

    但事

    出太紧急,他甚至来不得多思考,只能依靠本能回道:“这个儿臣也不知道,但儿臣觉得还是得看安清的意愿,若她不想,儿臣也希望皇阿玛不要勉强她。”

    康熙:“……”

    呵~他是怎么都没想到,老五这倒霉儿子竟是这般反应。

    什么叫不要勉强他福晋啊?

    康熙不由气笑了,但不得不说,也正是因为胤祺此时的反应,他心底的原本的那些疑虑也跟着烟消云散了。

    回来后,胤祺立马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安清。

    安清听完人都懵了,所以,是四阿哥对康熙推荐她,康熙还应下了,想让她去开农事学堂带学生?

    不是,这事怎么这么魔幻呢,那她是不是理解为她如今关于种地这一技之长,已经得到了康雍这两朝皇帝的认可了?

    呜呜呜,导师啊,师兄师姐们啊,你们都快抬起头看看吧,你们的学生/师妹我争气了,光宗耀师门了啊。

    胤祺以为她不愿意,于是忙出声道:“你也别紧张,若是你不愿意的话,也没关系,我去找皇阿玛推了便是。”

    安清“啊”了一声,待反应过来,忙摆了摆手,说道:“没有,没有,我愿意得。”

    不为旁的,她一直都想为这个时代的穷苦百姓们多做些什么,但这两日她也在思考,以她一人之力是远远不够的,那就借用更多的人力量。

    若是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让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懂得那些相对科学些的种田技术,也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们人受益。

    至少在天灾之外,不要再遭遇那些本来能够避免的减产绝产的事了,也让这个时代的孩子们有机会活下来,也能吃饱饭,那她自是乐意的。

    安清看着胤祺,意有所指道:“但这样的话,你可能就要有些麻烦了。”

    若真是如此的话,胤祺在前朝怕是更要多加避嫌,小心行事了。

    “没事,你都不嫌麻烦,我那点麻烦又算得了什么,”胤祺笑着摸了摸安清的头,笑道:“放心吧,我能应付,你尽管做你想做的事便好。”

    说罢,他又补充了一句,“而且,能帮到更多的百姓,再麻烦,也是值得的。”

    这话算是说到安清心坎里去了,这事对胤祺麻烦,对她而言自也是麻烦的,但却值得。

    两人对视了一眼,会心一笑,很是默契地达成了一致。

    这世间许多事能不能做,取决于值不值得,而不是麻不麻烦。

    翌日,按照原定计划,康熙带着众人继续南巡,于二月二十二日到达了杭州,孤山行宫。

    康熙这次倒是没功夫拉着太后四处游玩作秀了,他一到杭州就忙得脚不沾地,召见了当地了官员,处理了些事务后,还带着众皇子检阅了杭州驻军。

    而安清则再发挥了她导游小能手的水平,领着太后和宜妃游遍了杭州,此次她们游玩小分队则再次体会到了旅游的乐趣。

    西湖划船游了,灵隐寺也去拜了,还去了断桥、苏堤看桃花盛开等等,行程安排依然是不紧不慢,反正主打的就是舒适随意,且尽兴。

    而此次在杭州一共待了五日,众人便再度返回了苏州,然后,于四月初十,康熙领着他们一行人到达了江宁府,住进了康熙另一位小老弟曹寅的府上。!

    迷途未返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