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革新军备的时机到了,出鞘时必是一柄利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邓云饶有兴致地打量着邓同:“道理有点深,听不明白?很正常,你今年不过四十岁,尚没有经历过大事,不懂很正常,以后多学着点便是。”

    “呃......”

    邓同尴尬不已。

    他第一次感觉到族长难当,一个有良知的族长,更是如此。

    邓云明显不是要为邓家购买资产,而是要将各大豪族吸干,以其全部的养料,令邓家的实力更加强大。

    “你这是何表情?”

    邓云察觉到邓同神色异常,皱眉气恼道:“你放心吧,即便咱们还要继续出手,我邓云也不会使用上次的办法,咱们再另外想招便是。”

    “你呀—!”

    邓云颇为不屑地摇了摇头:“我真不知道家主因何就看上你了,没一点魄力,岂能坐得稳这世家豪族族长的位置。”

    其实,邓同何尝不知道族长难当,这可不单单是要靠威信力,就能镇得住全族内部各大力量,而是要恩威、手段并重,缺一不可,才可能稳定内部。

    否则......

    即便你当上了族长,来自族中内部的压力,便可令你崩溃,就更别提还要带领全部族人,振兴门楣,发扬光大了。

    邓同长出口气,干脆一句话,直接怼了回去:“我从没有觊觎过那个位置。”

    邓云也得再计较,吐口开声道:“行吧,等会儿全部由我操作,你还是去你的公车署吧,听说已经凑够九十余人了,立马要开考了。”

    邓同一拱手:“告辞。”

    言罢。

    他猫着腰,出了马车,长舒口气,这才散去了眉头的压抑。

    一路直奔公车署,带着邓氏的考生参加考课。

    忙碌半日,待考生出了考场,邓同也没有去驵会,而是直接出城,直奔新野。

    回到新野时,已是傍晚。

    邓家老宅。

    书房。

    邓同照例赶来汇报,上前一揖:“家主。”

    “你先过来。”

    不等邓同开口,邓勋招手示意其上前:“有件事,可能需要你去办。”

    邓同皱着眉:“不知家主,所谓何事?”

    邓勋从书案上拾起帛书,递给邓同:“贤侄,这是朝廷前些日子,在新野安装的最新水利机械设备,名曰高筒转车。”

    “这......”

    邓同接过帛书,眼珠子一扫,点点头:“家主,小侄知道此事,怎么,有事儿吗?”

    邓勋捏着颌下一缕山羊胡:“那你可知这东西有多厉害吗?”

    邓同微微蹙眉:“家主,您这是何意?”

    邓勋轻声道:“这东西每日不停转动,可以把水引向更远的地方,足足让朝廷的公田平白多出了十余万亩水田,保守估计亩产量至少能提升两成。”

    “啊?”

    邓同一脸的不敢置信:“这么厉害?”

    邓勋点点头:“这只是保守预估而已,如果再加上朝廷别的农耕策略,比如农家肥等,可能产量还会再提高。”

    “这......这怎么......”

    邓同打量着手上的帛书,皱眉问道:“家主,这高筒转车当真有这么厉害吗?居然可以多出这么多水田?”

    “恩。”

    邓勋极其肯定地道:“族里的人已经确定过了,新野令在全县的数个河流节点,全部安装上了高筒转车,而且还派屯田军驻守,以防机密外泄。”

    “那这......”

    邓同拿着手上的帛书,不由好奇。

    “这是族人花了一吊钱,买通看守,从上前仔细临摹出来的。”

    “我找匠人看过了。”

    邓勋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匠人说这东西造出来不难,但关键是里面的这个可以转动的部件,必须是铁制,否则必会将其压垮。”

    “简单呐。”

    邓同毫不犹豫,当即言道:“咱们邓家又不是没有冶铸作坊,找匠人去仿一个出来便是,这又有何难?”

    言至于此,邓同忽然发现邓勋面色有些不对。

    他猛然意识到,如果事情这么简单,家主不应该想不到:“家主,难不成,咱们邓家冶铸作坊仿不出来吗?”

    “恩。”

    邓勋缓缓点头,面色极其难看:“咱们作坊里的匠人说了,这铁圈还自罢了,只需要按照尺寸制作铁范,然后浇铸出来即可。”

    “可是......”

    邓勋呼出一口浊气:“这两个铁圈中间的珠子,需要协同配合,承受来自转车的力量,咱们的冶铸作坊怕是造不出。”

    “不可能吧?”

    邓同一脸的不敢置信:“家主,孔家的冶铸水准虽然比较高,但咱们邓家的水准,同样不差,凭什么他们能做出来,但咱们却做不出来?”

    “我不信!”

    邓同摇了摇头。

    “已经塌了。”

    邓勋吐口气,失落地瞥向对方:“咱们按照朝廷高筒水车的模样,仿造出了一个,可惜才刚把水车立起来,不到半个时辰,便倒塌了。”

    “这是坏掉的转动部件。”

    言罢,邓勋把旁边的木盒拿过来,转呈给邓同:“你自己瞧瞧吧,不仅铁珠碎裂,甚至连外面的铁圈,也跟着碎裂了。”

    “啊?”

    邓同凝望着满木盒的残渣,眼瞪如铃,难以置信:“这......这怎么可能?莫非咱们邓家的匠人,不如孔家?”

    “这只是其中之一。”

    邓勋早已分析过此事,皱眉言道:“根据老师傅说的,咱们铸造出来的铁圈,质地显软,根本承受不住转车的力量。”

    “而且,里面的珠子铸造非常耗时费力,上千枚珠子里,才能挑出七、八个合格的珠子,而且质地同样偏软,根本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力量。”

    汉末时期虽然有了钢制产品,但大都是百炼钢,需要不断进行锻打,通过固体渗碳技术,使之变成钢制品。

    但即便如此......

    这样的产品,依旧属于表面钢化,内部依旧是铁质,以这样的品质,想要承受巨大的木制转车,是压根不可能办到的。

    何况,这种表面光滑的圆弧状,压根不是靠锻打能进行渗碳处理的,因而邓家出产的铁圈、铁珠,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一种偏柔性的熟铁制品。

    “老师傅说......”

    邓勋抬眸望向邓同,轻声言道:“朝廷一定是革新了铸铁工艺,否则不可能铸造出此等精密的零件。”

    仔细想想,自家冶铸作坊,通过叠铸技术,从上千枚铁珠中,才能有七八枚合格的铁珠,而朝廷在南阳这么多高通转车,恐怕非得上万,甚至十万、百万枚铁珠,才能筛选出来。

    可是......

    前段时间,朝廷的冶铸作坊全部都在锻造农具,哪有时间生产铁珠?

    若是以此倒推,朝廷的冶铸作坊进行了更新换代,的确是非常有可能,而且是目前状况的唯一合理解释。

    “家主,您的意思是......”

    邓同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儿,试探性问道。

    “恩。”

    邓勋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贤侄,你应该清楚高筒转车的意义,只要有这些东西,咱们邓家相当于平白获得了十余万亩良田。”

    “如此一来,每年的粮食收成,至少可以提高一成,甚至更多,所以不管怎样,这项铸铁的工艺技术,咱们邓家必须要掌握。”

    “我意!”

    邓勋倒也懒得废话,和盘托出道:“让你派人去打探朝廷各个冶铸作坊,这些东西到底是从哪里铸造出来的。”

    “然后,不管你是偷也好,还是派人学也罢,总之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此铸铁技艺,传回咱们邓家,明白吗?”

    咕噜!

    邓同喉头滚动,神色悠悠:“家主,咱们为何不能向县衙申请,让朝廷多备些高筒水车,给咱们邓家也配备两个,大不了每年给点钱,这不就行了?”

    “哼!”

    邓勋轻哼一声,不以为意地道:“贤侄,如果朝廷想要给咱们装,又岂会派屯田军在高筒转车处驻守呢?”

    “这可不仅仅是保证灌溉,增加亩产的事情那么简单,虽然陛下没有对咱们下死手,但终归还是会提防咱们。”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邓勋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心中的不安更盛:“咱们陛下太明白这个道理了,他是想要以此法,摆脱对世家大族的依赖啊。”

    老而不死是为贼!

    邓勋已经年过七旬,经历了太多的事情,看过太多的斗争,这一双慧眼总是能察觉到别人察觉不到的深度。

    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当上百年世家豪族的族长,带领全族的邓氏,继续顽强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令邓氏的荣光得以延续。

    “贤侄啊!”

    邓勋抬眸望向对方,极其郑重地道:“我知道你心理怎么想的,但这关乎于邓氏一族的生存,请你切记要狠下心来,否则咱们邓家必将招来祸患。”1

    “咱们这位陛下虽然年轻,但这手段层出不穷,即便是老朽,也是时常被他牵着鼻子走,稍加不慎,便会掉入他设好的陷阱中。”

    邓同深吸口气,艰难地一揖:“家主放心,此事交给侄儿即可。”

    邓勋点点头:“切记!此事乃是机密,不可为外人道,更不可授之以柄,明白吗?”1

    邓同颔首:“明白。”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