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开个联欢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张,就看你想磕多少啦。”

    大伙都哈哈大笑,田大贵摆摆手:“除了小梅,你们都不用磕头。”

    说完他就挨个发钞票,嘴里还祝福一句“岁岁平安”。

    此时此刻,田大贵还真有点当长辈的样子。

    这也叫不少人都鼻子发酸,想起了自己家里的长辈,领完压岁钱,感觉和田大贵都亲近了不少。

    正这时候,一群小娃子进了屋,王小雪在前面打头,他们手里都拎着个小灯笼,挨家挨户熘达玩儿,顺便再混点儿压岁钱。

    “来来来,都吃糖。”李玉梅挨个往小娃子兜里揣糖。

    不过这帮小家伙的注意力显然不在糖块上,都瞧着李小梅手上的那张大团结。

    “今天大贵叔高兴,都给你们发压岁钱。”田大贵倒是豪爽,在大馒头屯过了三十多年,对这里,感情不是一般地深。

    哗啦一下,地上跪倒一片,彭彭彭的磕头声也响成一片。

    这些娃子,压岁钱顶多一毛钱,哪见过这么大的票儿啊。

    “都揣兜里,别叫家里瞧见。”田大贵嘴里还叮嘱一声。

    娃子们都欢天喜地爬起来,李小梅也点亮小灯笼,跟着一起出去跑了。

    不大一会,就又有成帮结伙的小娃子来了,进屋就给田大贵磕头,开始都是十岁以下的,后来连十七八的大小伙子都来了。

    “大贵子,听说你在这充大辈儿发钱呢,俺家也俩闺女呢。”赵广定晃晃悠悠进门,把手朝田大贵一伸。

    “正好剩两张,都给你吧,俺这是没钱一身轻。”田大贵拍拍手,好家伙,一百张大团结,就这么撒没了。

    赵广定还不甘心:“再给整一张,俺家翠花的闺女小芳,肚子里还一个娃子呢。”

    你可拉倒吧,田大贵赶紧穿鞋下地:“走,俺先上你家躲躲。”

    赵广定也没空手来,把录音机给拎来了,他也知道这帮年轻人都喜欢听歌曲。

    他比较喜欢听二人转,可惜没有这方面的磁带。

    赵广定喜欢热闹,当然不肯走:“大贵子,没事,小辈儿的基本都来过了,剩下平辈的,估计都拉不下脸,除了俺之外。”

    今年的除夕,对大馒头屯的孩子们来说,绝对是印象深刻,他们得到了数额最大的一笔压岁钱,不过在兜里还没捂热乎呢,就全都被家长给收了去。

    后来娃子们才想明白:这还不如一毛钱呢。

    等李小梅熘达回来的时候,兜里又多了好几块钱,都是一毛两毛的。

    连同田大贵给的大团结,都塞进她的储钱罐里,估计她是唯一没被没收压岁钱的一个。

    葛卫红把录音机打开,大伙都凑一起打扑克,这年头也没啥娱乐活动,没电视,春晚也要过几年才会有。

    不过听着音乐,打着扑克,对大家来说,已经是难得的享受,一个个都挺来劲。

    结果突然之间,屋子里陷入一片黑暗。

    啊,停电了!

    如今电压也不稳定,农村说停电就停电,这大过年的,有点闹心。

    李金梅赶紧张罗着把蜡烛都点上,点了好几根,可是也没电灯亮啊,和刚才一比,简直变成两个世界。

    以前没通电的时候,也不觉得怎样。

    大伙都觉得扫兴,打扑克都没心情了。

    李卫国拍拍手:“这样吧,过年了,咱们就开个联欢会,每个人都表演节目,一起热闹热闹,大家说怎么样啊?”

    “好!”屋里响起了一片叫好声,还有人直接拍起巴掌。

    “还是我先来,我年龄最小,给大家抛砖引玉!”李小梅从炕上蹦到地当央,小家伙真不错,连抛砖引玉都会用,自然赢得一阵掌声。

    于是南北两边的炕沿上,都齐刷刷地坐满了人,狭小的屋地,就当是临时舞台。

    李小梅站在那,朝两边瞧瞧,看到一双双眼睛都盯着她,还真有点小紧张,都不知道该表演什么节目了,于是只能把求助的眼神望向三哥。

    “小梅不最喜欢采蘑孤吗?”李卫国乐呵呵地给小妹提了个醒。

    李小梅脸上立刻绽放出笑容:“下面我给大家唱一首《采蘑孤的小姑娘》。”

    说完,她还像模像样地鞠了个躬。

    这歌大伙也不陌生,采山货的时候,经常听李小梅哼哼。

    于是郑先农还取出来口琴:“小梅,我给你伴奏。”

    这年头,乐器并不多见,农村的也就有二胡和唢呐这些,城里则比较流行口琴,因为它携带方便,而且便于入门,另外就是手风琴了。

    大多数音乐老师上课的时候,都是背着一架手风琴。

    随着轻快的口琴声响起,李小梅清脆而又欢快的歌声在小屋里飘荡。

    大伙也都轻轻打着节拍,眼前仿佛真出现了一个背着竹筐的小姑娘,在林子里采蘑孤的画面。

    他们每个人,也都感同身受,有劳动的艰辛,才有收获的快乐。

    等李小梅唱完了,大伙都送上热烈的掌声,小当家的小脸蛋也通红,又鞠了个躬,然后噔噔噔跑到三哥身前。

    李卫国朝她竖个大拇指,然后把小当家抱起来,坐在自己腿上。

    “葛卫红,来一个。”大伙都开始嚷嚷,他们都知道葛卫红唱歌好听。

    葛卫红也不扭捏,大大方方站在屋地当央,也是先鞠了个躬,然后说道:“那我给大家唱一首,《泉水叮冬响》。”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真如泉水叮冬,流过山间。

    李卫国觉得,这丫头没准能成专业的歌手,起码有这个潜力。

    等葛卫红唱完,掌声更加热烈:“再来一个,唱个港台的!”

    葛卫红是一点也不怯场,又唱了一首《小城故事》,她嗓音甜美,长相也甜美,真有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唱完鞠躬,她乐颠颠地跑回北炕的炕沿,这边坐的都是女生。

    一瞧没地方坐了,葛卫红就把吴小玉拉起来:“到你啦!”

    吴小玉就拉着李玉梅的手,一起站出来:“我们俩合唱一首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这是一首新歌,她们从收音机里听到,就学会了。

    在当时,不少年轻人,都有一个专门记录歌词的小歌本,虽然物质生活不丰富,但是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甚于物质生活。

    轻松欢快的歌曲,就像是一缕阳光,带着朝气和希望,照进人们心里。

    “好!”李卫国带头使劲鼓掌。

    这下坏了,葛卫红跑过来,非得拽着他,和吴小玉合唱一首,李玉梅也乐呵呵地加入其中,和葛卫红一起,一人拽着李卫国的一只胳膊,其他人也全都跟着起哄。

    “唱就唱。”李卫国一点也不在乎,“不过我和小玉一会儿先练练,最后一个再唱。”

    行吧,大伙暂且放过他们,然后继续进行联欢会。

    大多是唱一首歌,王燕唱的是《归心似箭》里面的《雁南飞》,高大林唱了一首粤语歌曲,大伙都听不懂。

    “俺们也来一个。”赵广定也觉得嗓子痒痒,拽着田大贵一起下场。

    田大贵一个劲摆手:“俺不会唱,啥也不会唱。”

    “不会唱你就跟着哼哼,凑个数就成。”赵广定倒是一点不嫌弃,“俺俩来个《送情郎》,大贵,你当情郎就行,俺负责把你送走。”

    大伙都拍着巴掌笑。

    “小妹妹送情郎啊,一送送至在大门西,一抬头看见一个卖梨滴,我有心给情郎买几个用啊,又一想我的情郎哥他吃不得凉东西……”

    还真别说,赵广定唱得还挺有味儿。

    李卫国觉得,还是这个原汁原味的民歌,听着最舒坦。

    他记得后来有个正规的版本,把最后一句的歌词改了一个字,凉东西改成了酸东西。

    这个就少了几分民歌的乡土风味,酸东西就是因为梨子酸,没啥意思。

    凉东西就不一样了,你想啊,情郎要远行,临走之前,能不热乎热乎嘛。

    而按照这边的习俗,办完事之后,是不能吃凉东西的。

    所以别看只改了一个字,却少了那个味儿。

    田大贵还真是一句也没唱,最后让赵广定直接给推了回去,大伙都边笑边鼓掌。

    等大伙都表演完节目,李卫国这才拉着吴小玉登场,引来一阵狼嚎。

    “唱个《夫妻双双把家还》!”赵广定也为老不尊,跟着起哄。

    吴小玉俏脸微红:“我们给大家唱一首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说完,俩人拉着手,一起鞠躬。

    这首歌,其实还要再过两年时间,才会创作出来,不过李卫国觉得,此时此刻,这首歌最合适,索性就先拿过来唱唱。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宅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随着两个人的歌声,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展现在眼前。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

    “为她兴旺……”

    歌声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他们在这片田野上付出辛勤和汗水,收获希望和富裕。

    好,等到两个人唱完,大伙献上最热烈的掌声,李卫国和吴小玉,为他们描绘出美好的未来,而未来,需要他们去创造。

章节目录